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雉河集会盟

雉河集会盟

捻军的一次重要会议。太平天国革命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淮河两岸捻军的遍地兴起。起初各支捻军各自为战, 互不统属,没有统一领导。在和清军及地主团练的艰苦斗争中,各支捻军感到有联合起来共同御敌的必要。1855年8月(咸丰五年七月)在蒙城岁贡生郑景华和李士铦等多方奔走说和下,各路不同旗色、不同地区的捻军领袖齐集安徽蒙城雉河集(今涡阳),举行会议,公推著名捻军首领张洛行为盟主,以雉河集为中心,建国号“大汉”。张洛行称“大汉永王” (或大汉明命王、大汉盟主),下设军师、司马、先锋等职,并祭告天地,宣布信条,建立五旗军制(旗分黄、白、红、黑、蓝五色),以正、镶递推递广,又有八卦水花等名目。盟主为最高统帅,对各部有调遣权,但无人身任免权。盟主之下五色总旗设总旗头,称“大趟主”,分别由张洛行(兼)、龚得树、苏天福、侯世维、韩志万充任。总旗下设大旗,为捻军之基本单位,能独立活动。大旗下设小旗,为捻军最基层组织。张洛行发布《告示》和《行军条例》,宣布捻军“救我黎民,除奸诛暴”的宗旨,严明军事纪律。雉河集会盟,标志着捻军组织上由分散趋向统一,在政治上有了比较明确的反清目标,开始在统一领导下团结战斗。

猜你喜欢

  • 国学

    西夏建国后,党项族的蕃学蕃礼与中原地区传入的汉学汉礼长期并存而时有斗争。梁氏擅权,汉学汉礼一度衰落。永安二年(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崇宗乾顺亲政后,采纳汉族官僚薛元礼之议,大力尊崇儒学,诏定汉

  • 陈胜吴广起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始皇和秦二世的统治十分残暴。当时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力役三十倍于古,触犯刑律者比比皆是,监狱人满为患。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征发淮河一带贫苦农民九百人到渔阳(

  • 三案

    明末宫廷中“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参见“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 鲁用田赋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军赋制度的改革。《春秋经》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记载,鲁“用田赋”。一般解释为按田亩征收军赋(包括兵甲、车马之类),它表明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得到政府的认可。但一些学者认为“田赋”

  • 贡助彻

    相传夏、商、周三代分别实行的赋税制度。《孟子·滕文公》: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对于这句话,历来注释分歧甚多,较为通行的解释是:夏代实行贡法,以几年收成的平均数

  • 巡警部

    清末官署名。清政府为加强统治,维持地方治安,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京师及各省举办巡警(警察),特设立巡警部专司其事。主官为尚书、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警政、警法、警保、警学、警务五司,管理京城内

  • 红袄军

    金末山东、河北一带农民起义军。因义军皆身着红袄为标志,故名。参见“杨安儿起义”、“刘二祖起义”、“李全起义”。

  • 后秦

    十六国之一。羌族贵族姚苌建立。淝水战后,姚苌叛离苻坚,白雀元年(公元384年), 于渭北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建初元年(公元386年)四月,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姚

  • 外戚、宦官之争

    又称外戚、宦官之祸。东汉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东汉自和帝后,皇帝都是幼年继位,由母后临朝,太后要借助于父兄处理政务,又要用宦官出宣诏命。皇帝长大后,为恢复权力,只有靠宦官发动政变,驱灭外戚,因此

  • 第二次公车上书

    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继第一次公车上书之后,于百日维新前夕再次联合应试举人上书请愿。1898年1月22日(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一日)侵占胶州湾的德军闯入即墨县孔庙,将孔子塑像四肢毁坏,孟子塑象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