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平州志

东平州志

①八卷。清张聪、张承赐修,单民功纂。张聪,汉军正黄旗人,荫生,康熙十九年(1680)任东平知州。张承赐,康熙年间任东平州知州,张聪之宗兄。张聪宰东平州后,以东平郡乃古齐鲁之交,遗风故俗,为遐迩所重,搜访旧志,遍求不获。因自明末后,兵燹之余,所存州志,残编毁于蠹鱼,梨枣付之回录。张聪乃集邑中缙绅大夫,创议重修,讨论故迹,谘询遗闻,成新志。《东平州志》康熙十九年刻本。此志乃是依据张承赐所修志稿为蓝本,重补订新,遂成此志。其取材较谨严,每条款下均注原书。书中沿革目考证详核。叙述简明,颇为精洽,无废文冗词。② 二十卷,首一卷,补遗一卷。清沈维基修,胡彦升纂。沈维基字抑恭,浙江海宁人,贡生出身,乾隆二十九年(1763)任东平州知州。胡彦升字德清,曾任定陶县知县。沈维基宰东平州后,以州志在康熙年间虽两次重修,皆不精不详,且旧志文多脱误,字迹漫漶,必先正其误,方可续其余。乃循绅士之请,设局于署南僧舍。聘胡彦升为主编,博采旁征,成新志。《东平州志》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本。全书二十卷首一卷补遗一卷,分为:卷一星野志,卷二方域志:沿革、疆圉、形胜、风俗、物产,卷三山川志,卷四漕渠志附泉源,卷五古迹志:附金石、陵墓,卷六建置志:城池、公署、仓廪、津梁、闸坝、街坊、恤政,卷七田赋志:户口、地亩、贡赋、税课、盐法、仓储、驿站、铺递、兵防所屯,卷八学校志:附乡饮、乡谢、乡约,卷九祠祀志:坛庙附寺观,卷十职官志附藩封,卷十一选举志附封荫,宾耆,卷十二宦迹志,卷十三至卷十五人物志:列传、儒林、文苑、忠烈、武略、孝友、义行、隐逸、游寓、方技、仙释附耆寿,卷十六列女志:后妃、贤淑、节孝、贞烈附寿妇,卷十七至卷二十艺文志:御制、著述、赋诗、诏、敕、诰、表、疏、状记、奏议、廪详、奏记等。卷首有凡例、列图和序,卷末有补遗。此志体裁雅正,远胜前志。分卷列目,各以类从,如以泉源附于漕渠,寺观附于坛庙,饮射附于学校,藩封附于职官,均甚妥善。然不足之处是,沿伪袭谬处甚多,如叙沿革等目,有一人两传、一事复书等,考据缺精详。③ 三十卷,首二卷。清周凤云修,唐鉴等纂。周凤云,江苏沭阳人,道光三年(1823)任东平州知州。唐鉴,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曾任广西平乐知府。周凤云掌东平州,以州志虽屡经修纂,体裁仍未妥善,记载中犹多舛讹,故决定重修一册完史,以旧志为蓝本,正其伪误,补其漏遗,扩展为此志。《东平州志》道光五年(1825)刻本。此志体例虽博大,内容十分宏丰,其以考据见长,对前人志书中的舛误多有匡正。④ 二十七卷,首一卷。清左宜似等修,卢崟等纂。左宜似,桐城人,廪贡出身,光绪元年(1875)任东平州知州。卢崟,江宁人。考东平州志,创修于明嘉靖十八年学正凌云,再修于万历五年(1577)知州丘如嵩,三修于康熙十二年(1673)知州张聪,四修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继唐,五修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知州沈维基,六修于道光十五年(1835)知州周云凤,七修于此。左宜似莅任后,见上距道光周云凤志又五十余年未续修了,这期间,天时人事之变更、赋役建置之增损,皆须追踪往迹,以免文献湮没。光绪三年秋,开局修志,延卢崟为编修,翌年冬志稿竣,又经左宜似等人亲手而书始成。《东平州志》光绪七年(1881)刻本。此志内容宏丰,考证之博,远胜旧志。惟其体例与取材,多杂而不纯,所设诸表诸考,均为标新。其以博广见长,勤于搜辑,慎于考订。惜有杂而不纯,博而不精之憾。然在东平州志中,亦可称善本。

猜你喜欢

  • 采芹录

    四卷。明徐三重(详见《余言》条)撰。此书共四卷,第一卷论养民、教民,第二卷、第三卷多论学校贡举、政事利弊,第四卷多论明代人物臧否,大致皆考稽典故,究悉物情,持论较为平实,无激烈偏驳之见,也无恩怨毁誉之

  • 澹斋集

    十八卷。宋李流谦(1123-1176)撰。李流谦字无变,汉州德阳(今四川德阳市)人。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任期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潼州府事。

  • 张氏医通

    十六卷。清张璐(1617-1699)撰。张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长州(江苏苏州)人。早年习儒,明末战乱时期,曾隐居于洞庭山中十余载,专心钻研医术,后业医六十余年。与喻昌、吴谦齐名,被称为我国清初三大

  • 周易本意

    五卷。清何志高撰。何志高字西夏,四川夔州万县人。曾闭门著书数十年。所著总名为《西夏经义》,本书即其中一种。其书依古易次序,经与传分列,只有《彖传》、《象传》合为《彖象上》、《彖象下》,其余皆同古本。卷

  • 帝王经世图谱

    十六卷。宋唐仲友(生卒年不详)撰。唐仲友字与政。金华(今属浙江省)人,绍兴年间中进士,又中宏词科。任台州太守。因与朱熹不和,所以宋史不为立传。王象之《舆地纪胜》称赞他“博闻洽识,尤尚经制之学”。朱右《

  • 图注脉诀附方

    《图注脉诀》四卷,《方》一卷。明张世贤(详见《图注难经》)撰。此书是为世传王叔和《脉诀》所作之图注。又名《图注王叔和脉诀》。王叔和原有《脉经》十卷,为论纂岐伯、华佗等论脉要诀所成。又有《脉诀》一卷,为

  • 增补四礼便览

    八卷。朝鲜黄泌秀撰。黄泌秀号惠庵,昌原人,生卒年未详。李縡著《四礼便览》以冠、婚、丧、祭四礼为纲,广征古经及先儒论著,考辨古今沿变,被朝鲜士人奉为权威。李縡又另著《类会》一编,专谈变礼,与《四礼便览》

  • 礼记要义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详见《周易要义》条)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

  • 见闻纪训

    一卷。明陈良谟(1482-1572)撰。陈良谟,字中夫(一作忠夫),号栋塘,安吉人。官至贵州布政司参政。陈良谟性恬淡寡欲,诗文温醇典雅。著有《天目山房集》等。《见闻纪训》是一部杂记见闻的笔记小说。这部

  • 庄子王氏注

    二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庄子》一书,原无内外杂之分,经汉刘向、晋司马彪的研究,始分内外杂及解说共五十二篇。以后又有崔譔注十卷、内七、外二十,无杂共二十七篇;郭象注十卷,内七、外十五、杂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