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礼详考

丧礼详考

二卷。清张羲年撰。生卒年不详。羲年字淳初,号潜亭。浙江余姚县(今浙江省余杭县)人。以拔贡任教谕。四库征书,诏访求学官淹博者,得羲年等三人,皆一时之望。举顺天乡试,又以修书劳绩赐进士,未及与试卒。是书前面有钱大昕序,序中说到:“颜恤由之丧,哀公使擩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自始死至殡,袭敛衣衾之具咸备,自既夕至葬,用器明器之属咸周,而擗踊哭泣,凡所以拜君之赐,拜宗族乡党朋友之赠,尽其哀而中其节,皆发于至情之不容己,与天理之不容泯,此《士丧礼》所以为圣人之经。余昔尝与张君潜亭,往复考订疑义,必求其当,今观君所撰《士丧礼表论图考》,编辑得古人之未有议论,亦尽有益于世,惜其书残失,《仪节表》卷上,已不完具,《图考》竟不复存,《丧礼论》十二篇,仅存八首。因慨世之习礼者,舍《丧礼》不读,而徒从事‘帖括’,一旦至于大故,崇信浮屠之说,而于圣人之经,茫无所识,风俗衰而人心薄。职此之由,张君是编,虽不获睹其全,然吉光片羽,亦足为当世之珍。”原书十六卷(原先卷一为《律例》,其次,《丧期沿革表》三卷,《丧服变除表》一卷,《丧礼仪节表》三卷,《丧葬变礼考》三卷,《丧礼仪节图》、《丧服图》、《丧具图》、《丧礼禁约》、《丧礼论》各一卷。)现仅存有《丧礼仪节表》卷上,以及《丧礼仪节图》,自治棺至大敛殡图,加上《丧礼论》八篇,现编为二卷(把《丧礼仪节表》卷上不完者作为一卷,《丧礼仪图》存者与《丧礼通论》存者合成一卷)。《仪节表》分为六格,首先是《仪礼·士丧礼》,其次为《开元礼》、《宋政和礼》、《司马氏书仪》、《朱子家礼》、《明会典》(按:《大清通礼》也有《丧礼仪节》,而是书没有被列入,《宋开宝礼》也没有被列入,或在所阙中。)从始死到掘坎(按:是书有君使吊礼,《周礼·司服》有天子吊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士服。根据《通典》,历代皇帝都有吊诸王公大臣之礼。《宋史·礼志》皇帝对于宰臣有举哀挂服之礼,明太祖曾经亲临开平之丧,《清会典通礼》都有皇上亲临奠王公大臣礼,似乎也应当补入。),《丧礼通论》认为应当复大小二殓,而叹服丧大记之为大备,而慨后代当贵者,不知尽丧礼,贫贱者不能尽丧礼,崇信浮屠之说,而不知圣贤之经传。又认为治圹应当令灰汁融结如石。而《仪节》废七七之重,以不处内为丧礼实中之实。然而,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经不能完全遵守此礼。定九年年传,乐大心说:“己衰经而生子,余何故舍钟。”按:言乐溷居丧生子,从汉代到明代都著之律。汉楚王戊传,为薄太后私奸服舍,削郡,东汉陈蕃传致赵宣罪,都由于此,也没有能够禁绝。是书重视治圹,认为可以防止狐兔之毁,但是,没有谈到应该薄葬。汉代张释之说:“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近代还有所谓火葬、水葬、天葬者。总之,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这也是自然之理,其死后,必然胥化而土,圣人说:“死欲速朽”,大概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张氏所说,终究属于守经之论,当然是谈礼家所应该注重的。此书有《噉蔗全集》本。

猜你喜欢

  • 宋韩蕲王碑释文

    一卷。清顾沅撰。顾沅,字湘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南宋名将韩世忠死后封为蕲王,韩蕲王碑在江苏吴县灵岩山麓,立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碑文约一万三千九百字,礼部尚书赵雄撰文,尚书侍郎周必大书写。

  • 洛如诗钞

    六卷。清朱彝尊(1629-1709)选录,陆奎勋(1663-1738)编次。彝尊字锡鬯,号竹坨,又号舫,晚称小长庐钓鱼师,秀水(今属浙江)人。少致力古学,博极群书,客游南北以收剔金石。明清易代之际,曾

  • 孝经本赞

    一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字幼平,一字螭若,号石斋,福建漳浦人,明代学者,书画家。学术上主张调和朱熹和陆九渊。著有《榕坛问业》、《黄石斋先生集》等。是编系从手迹录出,经十八章,每章

  • 读书斋偶存稿

    四卷。清叶方蔼(1682-?)撰。叶方蔼,字干吉,号訒庵。昆山(今江苏昆山)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加礼部尚书衔。卒谥文敏。叶方蔼得官入朝后,就因文章得到顺治皇帝的赏

  • 老子指归

    见《道德指归论》。

  • 沙河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杜灏纂修。杜灏,字拙初,江苏无锡人,乾隆举人,乾隆十九年(1754)任沙河县令后,看到沙河旧志有很多疏漏谬误处,遂设局重新纂辑。杜灏为纂志书,亲自采访,并参考《十七史》、《通鉴

  • 东厓遗集

    二卷。明王襞(1511-1587)撰。王襞,字宗顺,自号天南逸叟,江苏泰州人,学者称东厓先生。是集为其门人林讷所辑。上卷为像赞、墓图、年谱、语录及同时赠答杂文,下卷为所作诗、赋、附载行状、铭志、祭文、

  • 宝铁斋金石文跋尾

    三卷。清韩崇撰。韩崇,字履卿,江苏元和(今吴县)人。书前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严保庸序及董国华、潘曾绶等人题诗。书中跋尾,对金石多有考证评论,其中不乏新的独到见解。如“裴岑纪功碑”,系东汉碑刻,隶

  • 四大观楼诗钞

    九卷。清邹钟(生卒年不详)撰。约生于咸、同前后,邹钟字乐生,一字雒笙,别号此园。江西安福人。诸生。幼即工诗。诗文均独辟蹊径,卓而不群。著有《此园诗文集》。人评:邹钟所为诗,识高而才大,气尤雄健,有巫峡

  • 尚书中候疏证

    不分卷。清皮锡瑞撰。郑玄《六艺论》根据《尚书纬》,声称“孔子求书,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隋书·经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