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法书
四卷。清陈兆崙(1700-1771)书。陈兆崙,字星斋,号勾山(一作句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进士,后官至乾隆时太仆寺卿。陈兆崙工于书法,尤善临摹,梁闻山曾称赞他的临书不求工而工,不求似而似,别有一种色香味在笔墨之外。陈兆崙著有《紫竹山房集》,并刻有《紫竹山房法帖》。该法帖刻于乾隆五十年,杂取《三希堂法帖》和《淳化阁帖》,收录晋、唐、五代及宋元的法书为四卷。陈氏一向以能鉴古书之真伪而自负当时,但此帖中所收录苏、米等大家的书迹却并非全为真迹,亦为该帖之失。有清钱塘陈氏本。
四卷。清陈兆崙(1700-1771)书。陈兆崙,字星斋,号勾山(一作句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进士,后官至乾隆时太仆寺卿。陈兆崙工于书法,尤善临摹,梁闻山曾称赞他的临书不求工而工,不求似而似,别有一种色香味在笔墨之外。陈兆崙著有《紫竹山房集》,并刻有《紫竹山房法帖》。该法帖刻于乾隆五十年,杂取《三希堂法帖》和《淳化阁帖》,收录晋、唐、五代及宋元的法书为四卷。陈氏一向以能鉴古书之真伪而自负当时,但此帖中所收录苏、米等大家的书迹却并非全为真迹,亦为该帖之失。有清钱塘陈氏本。
八十四卷。明徐师曾(生卒年不详)撰。徐师曾字伯鲁,吴江(今江苏省)人。嘉靖间进士。此书凡纲领一卷,诗文六十一卷,目录六卷,附录十四卷,附录目录二卷。例体取明初吴讷编《文章辨体》而损益之。吴讷书内仅分体
二十二卷。《外集》一卷。清曾燠(1760-1831)撰。曾燠字庶蕃,号宾谷,江西南城(今江西黎川)人。乾隆进士。累官两淮盐运使。辑有《国朝骈体正宗》、《江西诗徽》、《朋旧遗诗合钞》、《邛上题襟集》等书
一卷。清谢香塘(生卒年不详)撰。约为道咸间人。浙江平阳人。谢青杨之姐。嫁同邑金氏,早寡。遗稿存诗八十五首,词五阕。诗笔清俊,力追古人。如《咏菊》诗云:“天意只教全晚节,人情竟说占秋光”,《月下观梅》诗
三十二卷。题“玉山杜纲草亭氏编次,云间许宝善穆堂氏批评”,作者杜纲详见《娱目醒心编》。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南朝宋、齐、梁、陈演变更替历史故事,起于东晋末刘裕出身发迹,终于隋灭陈南北统。作为历史小说,该
高爱山隐居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睛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沙浦迥。看野火涵波,隔柳横孤舴艇。眠鸥未醒。甚占有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还重省。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林间即是长生
六卷。明周是修(1354-1402)撰。周是修,名德,以字行。江西泰和人。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训导,擢周府奉祀正。逾年,从王北征至黑山,还迁纪善。建文元年(1399),改衡王纪善。因王未之藩,他也留
一卷。刘宋李概撰,清任大椿等辑。李概字季节,生平不详,著《修续音韵决疑》十四卷、《音谱》四卷,俱见《隋书经籍志》。陆法言《切韵序》所称李季节《音谱》,即此书。其书久佚,任大椿辑其见于《广韵》者凡十四条
六卷。清杨以迥撰。杨以迥,金匮人。余皆不详。全书分上经之上、上经之下,下经之上、下经之下,共四卷。图说亦上下二卷。作者认为《周易》中每卦每爻,都有本象,自具义理。解易者不应遗漏。还以为自古以来解易者不
四十六卷。清梁章钜(1775-1849)撰。梁章钜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清文学家,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综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也能诗,著作颇多。有《制义丛话》、《楹联丛
一卷。清孙季咸辑。孙季咸原名葆成,以字行,山东荣成人,生卒年不详。是书兼辑郑玄注及陆德明《经典释文》,篇首列陆氏《孝经序录》及郑氏《孝经序》,经注之后,附以音义。郑注只载旧文,不标所出,于陆氏《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