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类聚四声篇海
见《四声篇海》。
见《四声篇海》。
五卷。清傅米石(约1728年前后在世)撰。傅米石,字立允,山东巨野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工古文。本集计文二卷,诗二卷,杂记一卷。集前有门人李包序,后有其子尔德所作家传。米石古文谨严有法度,
八卷。清徐天璋注解,其子徐浚仁疏证。天璋字睿川,江苏泰州(今江苏泰州)人。书首有天璋自序,认为朱子集注不免仍有疑义,既有疑,则必确求古训,确证他经而又涵咏本文,揆厥情理,揣度时事,笔于笺,此笺疑所作也
见《异林》。
二卷。意大利耶稣会士高一志(vagnoui)(1556-1640)撰。高一志1605年到南京传教,在该地建立第一座教堂,1624年入山西传教,著有《空际格致》等书。此书专门收集西方文学名著、经典教义、
清梁廷楠(1796-1861)撰。梁廷楠,字章冉,别号藤花主人,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官至澄海县训导。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聘为幕客。与其共同策划禁烟抗英计划。后升任内阁中书,加侍读衔。学识甚博,平生著述
十五卷。明储巏(1457-1513)撰。储巏字,静夫,号柴墟,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明成化十九年(1483)进士第一,授南京吏部主事,历户部左侍郎,改吏部。著有《柴墟斋集》是集为储巏曾孙储耀所刻,凡
六十卷。唐代释智俨(602-668)撰。智俨,俗姓赵,今甘肃省天水人。十二岁时由父母交给法顺教诲。十四岁时正式出家为沙弥。二十岁受具戒。一生参佛弘法,声名远扬,有“神用清越,振绩京皋”(《续高僧传·法
十卷。明俞安期(详见《唐类函》)撰。本书分别事类、纂辑故实。每条止撮举二字,而以原文细注其下。观其书体例前后编排颇无伦次,有的门类多缺,疑为未完之本。
一卷。清乔松年辑。《太平御览》第八十“帝尧刻璧,率群臣东沉于洛,书曰:天子臣放勋德薄,施行不亢。”《礼记·曲礼》疏所引,作《中候运行》;而《路史》则云:“尧刻璧为书沉洛,今《运衡》篇是也。”古代行、衡
见《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