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训解

仪礼训解

十七卷。清王士让撰。士让,福建安溪(今属福建)人,官至蕲州通判。书首有官献瑶、吴绂、张源义、张寿祺诸人序。张寿祺序称:“先生治《仪礼》故具稿,至是又益之,后六易稿,成,编曰《仪礼训解》”,足见王氏用力之勤。书凡十七卷,卷一为士冠礼,卷二为士昏礼,卷三为士相见礼,卷四为乡饮酒礼,卷五为乡射礼,卷六为燕礼,卷七为大射仪,卷八为聘礼,卷九为公食大夫礼,卷十为觐礼,卷十一为丧服,卷十二、十三为士丧礼上下,卷十四为士虞礼,卷十五为特牲馈食礼,卷十六为少牢馈食礼,卷十七为有司彻。清代解诂《仪礼》之书以胡培翚《仪礼正义》最为精博,王氏书出于胡氏书之前,胡氏于王书既有驳正,亦有征引以证己说者。如《觐礼》“执玉三揖”下,王氏云:“上云璧,此云玉,凡圭璋璧琮琥璜,皆玉为之,故总称玉”,《士丧礼》“死于适室,用敛衾”下,王氏云:“用敛衾,当在既复之后”,胡氏皆引其说;又《士丧礼目》下,王氏引吴绂说,云:“此主有位之士,其子丧之礼,至士之父母妻长子死丧之从同仕焉而己者礼亦如之”。胡氏《正义》谓吴氏说较为周备。而吴氏书未刊,胡氏引吴氏之说盖俱从王氏书中得来。然王氏书亦有许多疏误,如陈寿祺序中指出的,以“苟敬”之“苟”为考,以“母追”之“母”读为贯等等;王氏分节亦有许多与注疏诸本不同,难免变异先后而复载之嫌。有乾隆戊辰(1748)晋水鉴湖培植堂刊本、道光二年(1821)志经堂刊本。

猜你喜欢

  • 霏雪录

    二卷。明镏绩(生卒年不详)撰。镏绩,字孟熙,先世为洛阳人,后徙于山阴(今山西省山阴县)。其父镏涣,精通《毛诗》,元朝时曾为三茅书院山长。镏绩承其家学,著有《嵩阳稿》、《诗律》以及《霏雪录》等。全书共二

  • 二知轩文存

    三十四卷。清方浚颐(1815-1889)撰。方浚颐字子箴,号梦园。定远人。道光年间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官四川按察使,两淮盐运使,广东布政使。著有《二知轩文存》。此集三十四卷,卷一至卷二有论六十二篇,卷

  • 茶山老人遗集

    二卷。《附录》一卷。元沈贞(生卒年不详)撰。贞元吉,自号茶山老人。长兴(今属浙江)人。入明不仕。劳钺《湖州府志》称所著《茶山稿》十二卷;顾应详《长兴志》称所著《茶山集》共五十卷;朱彝尊编《明诗综》仅搜

  • 王著作集

    八卷。宋王苹(1082-1153)撰。王苹,字信伯,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绍兴初,平江守孙佑以德行荐于朝,召对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累官左朝奉郎,著作佐郎。王苹学出程门,资禀清粹,不附秦桧,立身

  • 观易外编

    六卷。清纪大奎撰。作者易学出于刘牧《易数勾隐图》,而参以邵子先、后天之说。此书开卷为天地摩荡图、河图洛书、先后天表里诸图,次为后天七日来复、乾坤会合出震、先天左旋右转、月体本无盈亏、子半悬象诸图,再次

  • 松江府续志

    四十卷,首一卷,图一卷。清博润修,姚光发等纂。博润,满洲正黄旗人。翻译生员,光绪四年(1876)知事松江府。此志续嘉庆宋志而作,其纲目略依前志。此志有踵续前志者,如疆域志则补其未备,正其错误,秩官选举

  • 无竞先生诗

    三卷。清吴鸿纶撰。吴鸿纶字儒钦,号无竞,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吴鸿纶世为望族,少承家学,却屡试不第,平生以文字抒怀,至老不倦。吴鸿纶为诗风格峻拔,由纤丽而日渐淡泊,自认为诗得力于“淡”字。如集中《冬

  • 杂说

    ① 无卷数。清焦袁熹撰。焦袁熹详《春秋阙如编》条。此书以《礼记》中《大学》、《中庸》注疏及《论语》、《孟子》注疏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互相比勘,抉择是非,而对朱说颇多偏袒。书中疏于考证,错谬时有。②

  • 徐州府志

    二十五卷。清吴世熊、朱忻修,刘庠、方骏谟纂。吴世熊,字紫湄,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同治九年始任分巡河务兵备道。朱忻,字忻泉,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同治六年始知徐州知州。刘庠,字慈民,号钝叟,江西南

  • 南康府志

    ①十二卷,清廖文英、伦品单修,熊维典、钱正振纂。廖文英,字昆湖,广东连州人,崇祯十二年(1639)选贡,授南康司理,主讲白鹿洞书院。康熙七年授南康知府。熊维典,建昌县人,进士出身,曾任户科都给事中。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