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郑注正字考

仪礼郑注正字考

十七卷。叶德辉(1864-1927)撰。德辉字奂彬,一作焕彬,号直山、郋园,江苏吴县(今江苏省东南部)人。光绪进士,授吏部主事。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撰《輶轩今语评》、《长兴学记驳义》,斥常州今文经学为“野说”,詈康有为是“乱民”,梁启超为“诐士”。唐才常起义失败后,他据其“逆迹”,成《觉迷要录》,以作“康梁逆案之定谳”。宣统二年(1910年),以囤积居奇,激起饥民抢米风潮,被清政府削籍。1927年大革命高潮中被杀。生平藏书甚富,于版本目录学颇有研究。所著及校刻书凡百数十种,有《郋园丛书》。德辉以江苏人流寓湖湘,无乡曲之见,开湖南考据学之先河,可谓有功士林。是书大旨以阐述郑玄注文,对其进行博考、研究,遍采经传周秦诸子司马班范两汉儒书,比传经文,存其旧谊,为之互证,不事繁征。本书《士冠礼》,兄弟毕袗注,古文袗为均。谓《说文》衣部袗玄服,从衣声。,袗或从辰。淮南齐俗训尸祝钧袨。高诱注,袀纯服,袨黑斋衣也。司马彪续《后汉书·舆服志》云,郊祀之服皆以袀玄,袀核二字篆相似,故误作袀。然而,袀、袗属于同一部首,本来可以通用,因而,袀也写作均。《左僖公五年传》,均服振振,服虔注,均服黑服也。《汉书·律历志》、《五行志》中之上引《左传》,都写作“袀服振振”,由此可知,袀、均没有区别。《吕览》悔过,今袀服回建。高诱注,袀同也,兵服上下无别,故曰袀服。因为袀训同与郑注袗训同一样,衣裳同色,就是上下无别,在声、义方面都可以相互参证。又眉寿万年注,古文眉作麋。谓《大戴礼》王言,孔子愀然扬麋。《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状,面无须麋。汉故北海相景君碑,不永麋寿。都以麋为眉,与此古文相同。又《诗·大雅》巧言,居河之麋。《尔雅》释水注,引作居河之湄。《释文》亦云麋本作湄。《尔雅》释鸟麋鸹。《释文》字林作鹛,都是眉、麋通用之证据。又《士相见礼》,遍尝膳注,今云呫尝膳,谓《释文》呫音贴。《穀梁》未尝有呫血之盟,呫尝也,今《穀梁》廿七年传作歃血,无呫尝也。惟《玉篇》口部呫字,引《穀梁》同,知六朝《穀梁》古本作呫也。《说文》无呫字。食部呫,相谒食麦也,从食占声。然而,意义不相近,而且呫与遍读音不同,例不通用。笔者认为呫乃品之讹字。《周礼·天官》膳夫品尝食注,品者每物皆尝之。《礼记·玉藻》命之品尝之,然后唯所欲,注,必先遍尝之。疏,品犹遍也。因此,此经古文作遍,今文作品,遍、品音义相同,因而相假借。呫、品因形近而讹。《从梁》自作呫,《释文》所见《仪礼》,本品误作呫,就引用《穀梁》对其加以证明,于是,一误再误,使之不可通解。援据淹博,无可訾议,推其例以治群经,殊途同归,将无一书不贯通,无一字无来历,其对于汉儒师法之传,当然未有以异。泾县胡承珙《仪礼古今文疏证》不专攻郑,金坛段玉裁仅仅著成《士相见礼》一卷,篇帙寥寥,似乎很难与之抗衡。唯独《燕礼》,主人盥洗升,媵觚于宾注,媵送也。今文媵皆为腾。谓自媵行,而賸俱废,与媵皆为腾之义,释解不明确。案:《大射仪》媵觚于宾注,媵送也,古文媵皆作腾。《公食大夫礼》众人腾羞者注,腾皆作媵,媵送也。《易》咸卦,滕口说也。《释文》虞作媵。疏引郑康成云,字作媵,媵送也。《诗·小雅》百川沸腾,《玉篇》引作沸滕。《文选》傅武仲舞赋,腾觚爵之斟酌兮。李善注引《仪礼》曰腾觚于宾。又曰小臣请媵爵。郑玄曰今文媵皆作腾。武仲汉人,据今文也。是媵、腾、滕古时假借通用,由于三代以前字少,因而有由一字而假借为无数字之用者。两汉以后,字数增多,诸经起初由经师口授,而后著于竹帛,从而导致声同而字不同,于是,又有由无数字而假借为一字之用者。了解这些后,才可以谈得上研究经学。然而,这只是千虑一失,学者应该取其长而去其短。此书有手稿本。

猜你喜欢

  • 新修孟县志

    八卷。清蔡璜纂修。蔡璜字东岩,江苏宿迁县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以拔贡知孟县事。会岁饥,蔡璜赈贷有方,修举废坠,不遗余力,而民罔告劳,一时政绩,颇为优良,任孟县六年,以卓荐去。按孟县旧无志,志之修

  • 肘后方

    见《肘后备急方》。

  • 容拙斋文钞

    一卷。清张舒(生卒年不详。)撰,张舒字丙生,甘泉(今湖北宜昌市西南)人。平生著述甚多,咸丰间经乱遗失,只杂文数十篇留于世。其中论史之作居其大半,间附杂文数篇。张舒学力深厚,识见高明,议论宏通,笔力遒炼

  • 荔村草堂诗钞

    十二卷。清谭宗浚(1846-1888)撰。谭宗浚,广东南海人,同治间以一甲二名进士及第,授编修,累官至云南按察使。宗浚曾典试江南,所取多知名人士,一时称为佳话。宗浚早擅文章,曾官国史馆,续修《儒林、文

  • 论语师法表

    一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郑注》)撰。是书列表以明《论语》传授之源流,首分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三目,传古传齐传鲁者,分列各目,张禹习鲁兼齐,总括齐鲁二目,郑玄兼取三家之长,郑沖、何晏混合三家,徐遵明

  • 论语类编

    二卷。清戴姜福撰。姜福字绥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有《大学直说》。是书取《论语》本文,分十篇,三十四类。一为圣学,二为教人,三为勤学,四为孝悌,五为君臣,六为交友,七为五性,八为为仁,九为存仁

  • 婺书

    八卷。明吴之器撰。之器字赐如,义乌人。该书举金华一郡人物述而志之。有名臣传、节义传、儒林传、孝友传、文苑传、逸民传、仙释传、方技传、游寓传、循绩传、附传、家传,共十二类。晋江吴载龟序,称此书结构谨严,

  • 十三经古注

    又名《永怀堂古注十三经》。二百九十一卷。明金蟠、葛鼐、葛鼒同校,三人均为东吴(今浙江鄞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汇集儒家十三部经典《周易》、《诗》、《尚书》、《礼记》、《周礼》、《仪礼》、《春秋

  • 六书约言

    ①二卷。清吴善述(生卒年不详)撰。善述字澥城,浙江镇海人。是编于六书专以象形为经,以其他五书为纬,合许书九千余字,总分象天、象地、象人、象体、象事、象器、象植物、象动物八类;其属于各类之字,象天者五,

  • 杜诗论文

    五十六卷。清吴见思撰。吴见思字齐贤,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据本书凡例,拟举杜诗典故别为一书,名为杜诗论事,而此编唯诠释作意,故谓之《杜诗论文》。其实,笺注典故,目的在以明文义。论事自论事,论文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