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释注

仪礼释注

二卷。清丁晏(1794-1876)撰。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堂,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人。道光举人,力主禁烟,曾参与镇压捻军起义。性嗜典籍,勤学不辍,生平笃好郑玄之学,对《诗笺》、《礼注》研讨精深,亦熟《通鉴》。治经不拘汉宋,校订书籍极多。著有《禹贡地释》、《毛郑诗释》、《诗谱考正》、《诗考补注》、《三礼释注》、《郑康成年谱》、《周易述传》和是书等。汇刻为《颐志斋丛书》。此书前面有自序,大义是:郑君传《小戴礼》,参考古今文之异同,取其义长者,形成郑氏学。汉儒称《仪礼》为《礼经》,或者直接称作《礼》,没有《仪礼》之名。郑玄《六艺论》说,《周礼》为本,《仪礼》为末。《仪礼》大题,疑郑玄自名其学。《仪礼》原先没有师说,马融仅有《丧服注》一篇,从郑玄开始,为其做注。学礼而不从郑,如同想入室而不由户。晏笃好郑学,阐述经文,经过博考而研究后,著成《释注》二卷。又详细列举古文今文之学。两汉经师之授受(末题“道光三年八月十六日,山阳丁晏自序”。按:丁晏见《清国史儒林传》)。是书卷一自《士冠礼》筮于庙门注,庙谓祢庙,至《大射仪》宾升就席注,今文席为筵;卷二自《聘礼》制玄纁束注,至《有司彻》乃摭于鱼腊俎,今文摭为。都是丁氏有所释者,其无所释经传及注文,都不列入。如缁布注,今小吏冠其遗象下,引《舆服志》,进贤冠,古缁布冠,自博士以下至小吏私学弟子。皆一梁以病吾子注,古文病为秉。下列《史记·天官书》,斗秉兼之,绛侯世家为将相,持国秉。又如《士昏礼》壻授绥十四字。是书引用《白虎通》作为证据,认为在《唐石纪》之前,阮元《校勘记》、胡氏《正义》都相同。由此可见丁晏考校之审。又如《聘礼》二竹簠下,博引《南史·虞悰传》及桓谭《新论》、李绰《尚书故实》等书,来证明寒具之注。《士虞礼》其而小祥注,古文期皆作基。引用《后汉书·郎传》及任伯嗣费凤等碑以证作基之注。又如《乡射礼》,于郊则闾,中以旌获。注闾,兽名。《周书》北唐以闾。引《山海经》郭璞注,闾即羭,似驴而歧蹄,角如灵羊,一名山驴。又荆山纶山女几之山即谷之山皆多闾。按:今天黑龙江有所谓四不像者,可能就是此闾。胡氏《正义》与是书相同。此外,根据形声诂释者极多。可见,丁晏对礼学研究之深,确实是郑注之功人。此书有六艺堂诗礼七编本。

猜你喜欢

  • 明通纪述遗

    十二卷。明卜世昌,屠衡校订。卜、屠皆秀水人。事迹不详。该书仿《新唐书》,各署姓名例。其书补陈建明《通纪》之遗。起元至正十一年(1351),终于明隆庆六年(1572)。编年记载,多拾稗史之言,冗杂特甚。

  • 禹贡示掌

    一卷。清尤逢辰撰。尤逢辰字霭庭,江苏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诸生,官荥泽县主簿。卷首有自序,认为注《禹贡》者,莫详于胡渭《禹贡锥指》,只是该书繁复难读,于是尤逢辰便节其大纲,以己意联缀成文,使之便于习

  • 范文正年谱

    《年谱》一卷,宋楼钥(1137-1213)撰。钥字大防,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平生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乐书正误》、《北行日录》、《攻媿集》等。《范文正年谱

  • 经天该

    一卷。意大利国利玛窦(15521610)撰。是编卷首有嘉庆五年甘泉筱轩序。称此书为泰西利玛窦所传歌。此卷悉将三垣二十八宿经星,照今时星数度限分别加以近南极可见之星,及新见无名诸星,且绘其情状,十分详明

  • 懿言日录

    一卷、《二录》一卷、《续录》一卷、《别录》一卷,附礼闱分校一卷、七规一卷。清王哲生(生卒年不详)撰。哲生字素岩,昆山(今属江苏省)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此书按年编辑成帙,日录

  • 射林

    八卷。明朱光裕(生卒年不详)撰。朱光裕,字仁仲,苏州(今江苏苏州)人。万历中诸生。此书内容均为作者平日之见闻。分舆象系、君臣系、政事系、艺文系、礼乐系、疆戎系、田赋系等,均为发策决科而设,其中多沿袭旧

  • 说文假借例释

    一卷。清吴俜(其生平未详)撰。吴俜为广东鹤山(今高鹤县)人。是编亦专论六书之假借,其大旨谓古人字少,故依傍同声而寄其事。其说曰:“凡事物之无字者,皆得以寄之,此假借之本义。中古以后,文字日孳,古无其字

  • 仁庵自订年谱

    一卷。清魏成宪(1756-?)自述。成宪字宝臣,号春松,又号仁庵,浙江钱塘(今余杭)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江苏扬州知府,江安督粮道,山东兖沂曹济道,山东道监御

  • 楚辞释韵

    一卷。清蒋曰豫(1830-1875)撰。蒋曰豫,字侑石,阳湖(今江苏阳湖)人。监生,直隶候补知县,工诗文篆隶,著有《问奇堂文集》、《诗经异文》、《楚辞释韵》等。此书名为《楚辞释韵》,实际只释《离骚》一

  • 忠肃集

    二十卷。宋刘挚(1030-1098)撰。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今河北东光县)人。嘉祐四年(1059)进士。任冀州南宫令,有政绩,与李冲、黄莘并称“河朔三令”。王安石提拔他为监察御史里行,但他不附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