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分经

伤寒分经

十卷。清吴仪洛(详见《成方切用》)撰。此书为吴氏医学著述第五种。吴氏对喻昌的《尚论篇》推崇备至。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后,纲目已混,错乱不堪,唯喻氏能纲举目张,别开生面,于是仿《尚论篇》,将三百九十七法,分隶于大纲之下,分经论述,故名。此书成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主要是对《尚论篇》的重新订正和补充。卷一至卷四论述六经病变;卷五、卷六主要论述温病和夏热;卷七、卷八论脉法;卷九、卷十补卒病论和秋燥。共有“太阳经”三篇;“阳明经”三篇;“太阴经”一篇;“少阴经”二篇;“厥阴经”一篇;“春温”三篇;“夏热”一篇;“脉法”二篇;“诸方”一篇;“补卒病论”一篇;“秋燥”一篇,共十九篇。学术上无甚发明,主要是承袭喻氏之说,只是在条文中略衬细注,对喻氏原书中不够详尽之处予以补充,对于不妥之处有所更易。同时对《伤寒论》亦有所疏通、注释。对后世学习《伤寒论》颇有裨益。有乾隆三十一年(1766)四川利济堂刊本。

猜你喜欢

  • 脉望

    八卷。明赵台鼎(生卒年不详)撰。赵台鼎字长元(而书首曹代萧序中称长玄),自号丹华洞主,内江(属四川省)人。大学士赵贞吉之子。书首有曹代萧序,序中说“昔何讽书中得一发卷,规四寸许,如环而无端,用力绝之,

  • 蒙鞑备录校注

    一卷。宋孟珙撰。从《宋史·孟珙传》看,孟珙未尝出使蒙古,怀疑是另有其人。清代曹元忠为之校注。元忠字君直,江苏吴人,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该书对鞑靼的发祥地、源流等问题进行了诸多考证,其辩甚为明确

  • 诗经比义述

    八卷。清戋千仞(生卒年不详)撰。千仞字涵斋,江苏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古人曰,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以音乐分诗为三类,赋比兴为诗经写作手法。朱熹曰:“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

  • 平倭四疏

    三卷。张焕撰。张焕,明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字扬华,一字茂实。嘉靖戊戌(1538)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后改吏部,擢南京太仆寺卿,后官至督理南京仓储、右副都御史。著有《平倭四疏》、《华阳漫稿》。张焕

  • 明堂图说

    一卷。熊罗宿(?-1931)撰。罗宿,字绎元,江西丰城(今江西丰城市)人。光绪丙申(1896)丁巳(1905)间以高材生从善化皮锡瑞于章门景陆堂讲经。皮氏因党禁被黜离国,罗宿也浪迹日本。是书以《周礼·

  • 六书长笺

    七卷。明赵宦光撰。参见《说文长笺》。此书与《说文长笺》合刻,本为一书。以许氏叙内释六书之义者分为前六卷之首,以下备列班固、卫恒、贾公彦、徐锴、张有、郑樵、戴侗、杨桓、刘秦、余谦、周伯琦、赵古则、王应电

  • 离骚经订注

    一卷。明赵南星(1550-1627)撰。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高邑(今河北高邑)人。万历进士,为人耿直敢谏,官至吏部尚书。崇祯初谥忠毅。著有《史韵》、《学庸正说》、《离骚经订注》。书前

  • 往日生论注

    二卷。元魏释昙鸾(476-542)撰。昙鸾,生于今山西省大同市的雁门,因家近五台山,自小听说了有关文殊菩萨灵异的传说,使幼小心灵对佛教神奇打下深刻烙印。十余岁时,即登山访寻,各见遗迹,依佛教出家。由于

  • 东堂集

    十卷。宋毛滂(1055左右-1120左右)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县)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因其曾知武康县,县有东堂,因此以其为集名。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官期满,至富阳,

  • 禹贡论

    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宋程大昌(详见《易原》)撰。《禹贡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五卷,与《宋史·艺文志》卷数相合,然今所见宋刻本及文渊、文溯、文津、文澜四阁库书均著录为二卷,《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