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佛国记

佛国记

一卷。法显撰。原书名《游历天竺记传》,又名《法显传》。法显(约337-约422)。东晋平阳武阳(今山西)人。俗姓龚,早年出家为僧。为寻求佛典,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与慧景、道整等同道一起,从长安(今西安)往天竺(今印度)求经。向西经青海东部,越祁连山、过张掖,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经帕米尔,一路跋山涉水,遍历天竺各地。最后到达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于义熙八年(公元412),从师子国出发,经海道,于义熙九年(公元413)秋,返抵青州长广郡界(今山东青岛崂山)。前后经历十四年,游历三十国。携回亲手抄写的六部约百万言的佛教梵本经典。此书为作者返国后记述其求佛行程之作。对所经历各国的山川景物,都有扼要的记载。并记述了五世纪初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的交往情况。是关于中国海上交通史的最早的史料记载。书中亦记有很多佛事、佛迹,也是研究中亚、南亚等国佛教发展的宝贵文献。书名下有“东晋沙门法显自记游天竺事”的题记。书末有晋义熙十二年(416)一位和尚的跋语。十九世纪,法、英等国曾先后出版过此书的译本。清人丁谦著有《佛国记地理考证》、日本人足立喜六亦著有《法显传考证》,对此书都进行过考证。此书版本较多。有《汉魏丛书》本、《唐宋丛书》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秘册汇函》本,佛藏本等。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北京图书馆藏本影印出版。

晋代竺法维(生卒年不详)撰。竺法维,很可能是晋代来华的一天竺沙门。所作《佛国记》一书,早已亡佚。《通典》卷一百九十三、《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八十三、《水经注》卷一、《高僧传》卷二,均有引自《佛国记》一书之文。其《高僧传》卷二昙无忏传末曾载:“又有竺法维、释僧表,并经往佛国云云”。《法苑珠林》卷一百九十载:“自后康僧会、竺法维、佛图澄、鸠摩罗什接踵来仪,盛宣方等……。”上述记载足以证实,此书不是法显所作的《佛国记》。乃实属同名异书。因竺法维所作此书早已亡佚,故难以述列详情,只好片言以证,念有此书。现见版本有辑佚本。

猜你喜欢

  • 周官礼义疏

    一卷。后周沈重(500-583)撰,清马国翰辑佚。沈重字子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官至露门博士。事迹具《北史》本传。沈书隋唐志皆著录,原书为四十卷,今佚。马国翰依《经典释文》,又参稽《集韵》,辑

  • 谰言编

    见《谰言长语》。

  • 张子钞释

    六卷。明吕楠(见《泾野子内篇》)撰。此书为张载的著作汇编。书前有嘉靖二十年(1541)吕楠的自《序》,称张子的著作只存《西铭》、《东铭》、《正蒙》、《经学理窟》、《语录》、《文集》等,而《文集》又未完

  • 春秋左传标识

    三十卷。明戴文光撰。文光,吴(今江苏吴县)人。该书是作者评注《左传》之作,有明天启乙丑(1625)必有斋刊本。

  • 校注妇人良方

    见《妇人大全良方》。

  • 竹岩先生文集

    十二卷。明柯潜(1423-1473)撰。柯潜,字孟时,号竹岩,福建莆田人。景泰二年(1451)进士。授修撰,官至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掌院士,教习庶吉士,李东阳皆是受业者。事迹具详《明史》本传。著有《竹

  • 御案七经要说

    二十五卷。清刘廷陛抄。廷陛字晋阶,陕西朝邑(今大荔县)人。所谓御案七经,内容是《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成于康熙五十四年;《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二十四卷,成于雍正八年;《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二十卷,序二卷

  • 瓶笙馆修箫谱

    清舒位(1765-1815)撰。舒位,字立人,号铁云,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戏曲作家。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时年二十四岁。以后数次应试不第。曾随王朝梧先后在河间府与贵州为幕客多年。多才

  • 陇首集

    一卷。明王与允(?-1644)撰。王与允,一名与胤,字百斯,山东新城(今淄博)人,王象晋之子,生年不详。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以劾总兵邓玘,降补光禄寺署正。明亡,同妻子于氏、子

  • 丽则遗音

    四卷。元杨维桢(1296-1370)撰。维桢生平事迹见《东维子集》条。维桢《东维子集》不载其所作古赋,《铁罗古乐府》中古赋只有《土圭》、《莲花漏》、《记里古车》三作。此集为古赋专集。收赋三十二首,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