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

一卷。唐代释法顺(556-640)撰。法顺,俗姓杜,雍州(今属甘肃境内)人。十八岁出家为僧,依因圣寺珍禅法师受业。法顺学高法深,声闻朝野。唐太宗时,曾允许他进入内庭禁地。他弘法传教,著述受业凡八十四个春秋,被人称为隋唐之际高僧。他所作的《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一书,集中阐述了以下三种观门,即:一、真空观,二、理事无碍观,三、周偏含容观。于三观门中各有十门,真空观的十门是:会色归空观四句,明空即色观四句,空色无碍观一句,泯绝无奇观一句。理事无碍观的十门是:理偏于事门,事偏于理门,依理成事门,事能显理门,以理夺事门,事能隐理门,真理即事门,事法即理门,真理非事门,事法非理门。周偏含融门观的十门是:理如事门,事如理门,事含理事无碍门,通局无碍门,广极无碍门,偏容无碍门,摄入无碍门,受涉无碍门,相往无碍门,普融无碍门。此三观门行,全篇不过二千余言,而对贤首一宗,四法界、五教六相,十玄之旨却概括无遗。是研习华严要旨的一部很有价值的书。后人多有评价,影响法界学人既深且远。现见有版本是北京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枫林集

    十卷。明朱升(约1341前后在世)撰。朱升,字允升,休宁人,生卒年均不详。朱升为明初著名历史人物,也是位著名学者,人称“枫林先生”。明初建时曾参与制定经国大略,当时的典章制度多出其手,与陶安、宋濂齐名

  • 付法藏因缘传

    六卷。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沙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简称《付法藏传》。《法经录》作四卷,一作七卷。《静泰录》作六卷,一作四卷。《大唐内典录》则两出付法藏均作六卷。是隋代以前古籍之一。卷一记世尊临涅槃

  • 王氏丧服要记

    一卷。魏王肃(详见《仪礼注》)撰,清马国翰辑。是书对《丧服》之义加以发挥。如亲丧君来吊节,根据《土丧礼》及《丧大记》;三年丧终服不吊,及有小功丧服,改葬父母节,根据《杂记》;老疾三谏去者节,根据《丧服

  • 博济方

    五卷。宋王衮(生卒年不详)编。王衮,北宋时山西太原人,曾为钱塘酒官。曾随父亲赴任滑台道,其父病,遇庸医妄投汤药,病不愈;其母又多病有年。王衮因而发愤学医,经二十余载,博采方论七千余首,从中精选五百余首

  • 左传五十凡例

    二卷。清骆成駫撰。成駫,资中(今属四川省)人。该书研究《左传》中的凡例。据晋人杜预说,《春秋》“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春秋序》),总结出

  • 孝经集注附增删讲义

    一卷。明陈选集注。王期龄讲义。张惠春增删。王期龄字安又,宣城(今安徽宣城)人,生卒及事迹不详。陈选所注,循文敷义,详尽明晰。讲义则仿四子书讲义而作,以便士子肄习,参加科岁乡试会试。张惠春则增删而成定本

  • 淮海易谈

    四卷。明孙应鳌撰。应鳌字山甫,贵州清平籍,南直隶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谥文恭。该书认为,天地万物,所在皆有易理,关键是人心是否能明。故其说虽以离数谈理为

  • 诸子裒异

    十六卷。明汪定国(生卒年不详)编。汪定国,字苍舒,海宁(今浙江省海宁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十六卷,采录诸子,俱取其文字之奥僻者,于佛氏为尤多,而《邵子》、《张子》、《蔡季通》诸儒之说,也一概摘入

  • 茶经

    三卷。唐陆羽(733-804)撰。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苧翁,号东冈子,又号竟陵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上元初年隐居苕溪,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皆不就职。闭门著书,不时独行

  • 牧令书钞

    一卷。附蒋凝学行状一卷。清蒋德钧编。蒋德钧,湖南湘乡县人,陕西布政使蒋凝学之孙。蒋凝学(?-1878),字之纯,湖南湘乡县人。咸丰五年(1855)起随曾国藩领导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因多次与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