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和姓纂

元和姓纂

十八卷。唐林宝(生卒年不详)撰。林宝济南人,曾做过朝议郎、太常博士、国子博士。两《唐书》无传,生平亦不详。《艺文志》和一些古籍都称《元和姓纂》为林宝所撰。唯《唐会要》称王涯所撰,可能是因王涯曾为此书作序而误为书的作者。郑樵《通志》又称李林宝撰。可能是由于林宝奉宰相李吉甫之命编撰此书,当时把两个人的名字并写,后传抄之误,漏字,错写为李林宝撰。林宝受命,历经二十年,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方编撰成书,故称《元和姓纂》。林宝撰此书,得姓受氏之初,多征引于《风俗通》、《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等书。这些书现在多已失传,但由于林宝的引用,因此而保留了这些书的痕迹。后来郑樵编撰《氏族略》,也多根据此书,并称赞这部书的广博,但其中也有明显的错误之处。由于当时人们都崇尚门第,相互附会攀援之风很盛,所以各自的谱牒所陈即有错误。例如: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为祖,而云出自白公胜。颠倒了时代,这样的错误是很明显的,其他也就可想而知了。《元和姓纂》有关唐人的世系较为详尽。书传至宋代已多散佚,所以无法见到善本。《永乐大典》所载,也都割裂其文,分载于太祖御制千家姓下。所幸原书序还在,可以考见出原书的体例为:先列皇族李姓,然后,依唐韵,以声类集。每韵之内以大姓居首,依次排列。二百零六部次。又以宋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所引的各条,补充其缺佚。今本为清人孙星衍、洪莹从《永乐大典》辑出。近人罗振玉有校勘记二卷,佚文一卷。今人岑仲勉有《元和姓纂四校记》,考证精详,都可用以参考。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十可篇

    十卷。明马嘉松(生卒年不详)编。马嘉松,字曼生,平湖(今浙江省平湖县)人。万历末诸生。其事迹不详。此书摘录子史及诸家小说,分为十篇,即可景、可味、可快、可鄙、可泯、可坦、可远、可谐、可嘉、可册。书首有

  • 简州志

    十四卷,清濮瑗修,黄朴纂。濮瑗,曾任简州知州。黄朴,曾任简州孝廉。简州志逮清肇修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督修者为知州黔南人刘如基,纂辑者为射江人杨沺,兹编则续乾隆志而作。《重修简州志》咸丰三年(1

  • 春秋说

    二卷。清郑杲(详见《论书序大传》)撰。杲治学推本于郑玄,对《春秋》三传无所偏护,认为《左传》记事,《公羊传》说文,《穀梁传》明义,因此先对三传列表,观其横纵,然后进行论说,兼综三传,阐发三传同异大旨。

  • 四书通旨

    六卷。元朱公迁撰。朱公迁生平详《诗传疏义》条。该书取四书之文,条分缕析,以类相从,共分九十八门,每门中又以语意相近者连缀列之,而一一辨别异同。昔二程曾以此法教学生,而公迁推广其意以成此书。其间门目既多

  • 震川文集

    三十卷。《别集》十卷。明归有光(1506-1571)撰。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省)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乡试,上春官不第。徙居

  • 韩非子识误

    三卷。清顾广圻(1770-1839)撰。顾广圻,字千里,号涧,江苏元和(今江苏苏州市)人。顾广圻颖敏博学,精通经学小学,善于校书,有《说文校议辨疑》、《韩非子识误》等。顾广圻在得到述古堂影钞《韩非子》

  • 刘果敏公文集

    一卷。清刘典(?一1878)撰。刘典字克庵,湖南宁乡人。咸丰六年(1856)刘典以增生身分奉湖南巡抚骆秉章檄办理宁乡团务,后随左宗棠进剿江浙皖闽陕甘太平军,屡立战功,官至陕西巡抚、太仆寺卿、帮办陕甘军

  • 十处士传

    一卷。明支立(约1472年前后在世)撰。支立字中夫(一作可舆),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由举人官翰林院孔目。精于经学,时人称为支五经。这部书乃是作者为常州学官时所作。取布衾、木枕、纸张、薄

  • 潜山县志

    十二卷。清周克友纂修。周克友,字来公,清湖广公安县人,贡监生,官镶蓝旗教习,康熙三年(1664)来任潜山邑令。潜山县志自陈果创始后,于明万历十四年、十九年、四十二年三修,至清顺治十年四修。清康熙初,潜

  • 樵隐词

    一卷。宋毛撰。毛(生卒年均不详)字平仲,信安(今广东高要)人,曾经在宛陵、东阳二州任副职。为人傲世自高,与时多不和睦。工于小词,诗文也很著名。著有《樵隐集》十五卷,已亡佚。今存《樵隐词》一卷,存词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