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吴旧话录

南吴旧话录

二十四卷。清李延昰撰。李延昰字辰山,上海人,初名彦贞,字我生,生卒年不详。据《松江府志》云:李延昰卒时,“以书籍二千五百卷赠秀水朱彝尊”,可知为清初康熙年间在世。著有《放鹇亭集》和《南吴旧话录》。《南吴旧话录》为仿《世说新语》体的笔记小说。上海、松江处吴地之南,该书专记松江、上海人物遗事,故名为《南吴旧话录》。书中杂记明代松江名人遗闻轶事,并记家族世系,可资查考,亦反映出明末江南风俗。作者对于明末抗清之士,特为崇尚,如记李待问抗守松江壮烈牺牲之事等。对于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也有反映,如记松江产布,上缴政府,官府勒索无厌,织布手工业者不堪其苦,寄予作者的同情。该书旧有两种抄本,一为二十四卷,一不分卷。海丰吴式芬据二十四卷抄本铅字排印。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据谢国桢收藏的不分卷抄本影印,原抄本题《南湖旧话录》,校订为《南吴旧话录》。

二十四卷。清孙尚絅补撰。此书不见著录。为兰挥宋氏所藏明钞本。署赵郡西园老人口授,孙尚絅补撰,七世孙汉徵引释。其书略仿世说,皆记元末至明代松郡上海华亭的先辈名德。略同宋代龚明之《中吴纪闻》,明代顾起元《国宝新论》。但是录分列条目,有条不紊,并非其二书的随笔记录。全志24卷,为孝友、政绩、方笔、俭素、廉介、谦厚、恬退、阴德、雅量、规讽、敬礼、任诞、闲逸、夙慧、游艺、赏誉、谐谑、旷达、感愤、寄托、豪迈、名社、闺彦。卷末有后序,但序末页失去,不知何人所撰。序中称;寄付本相质,并邀弁言,始脱稿,而虞山公至。此编于云间文献,搜罗极备。以致其后修华亭上海各志,均取此为本。卷二十三名社一册,于社事人物,纪载尤详,为诸家著录所未备,尤为珍贵。

猜你喜欢

  • 新本郑氏周易

    三卷。清惠栋(1697-1758)编。惠栋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惠士奇次子,因其父号红豆先生,人称其为小红豆先生。幼年曾随父视学粤东,后家道中落,授徒自给,常陷于饥寒。为清代著名学者,

  • 玉壶清话

    见《玉壶野史》。

  • 铁琴铜剑楼书影

    四卷。《铁琴铜剑楼宋金元书》影识语 四卷。清瞿启甲编。瞿启甲(1873-1940),字良士,江苏常熟人,铁琴铜剑楼第四代主人。自幼受家学薰陶,藏书甚勤,曾兴建常熟县公立图书馆。书影共收录宋金元刊本二百

  • 诗经解尚书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为范士增以《诗经》来解释《尚书》者,其中以“锡尔介圭,以作尔宝”来解释“班瑞于群后”;以“投彼有北”解释“流共工于幽州”;以“万邦作孚”解释“彰信兆民”;以“殷不用旧”解释“播弃

  • 伤寒辨证

    四卷。清陈尧道(生卒年不详)撰。陈尧道字素中,三原(今属陕西)人。著有《伤寒痘疹辨证》、《痘科辨证》等书。陈氏《伤寒论》详于治外感伤寒病,略于治外感温热病,且仲景“随经施疗,要不外于辨别表里虚实,阴阳

  • 灵石县志

    ①四卷。清侯荣圭纂修。侯荣圭字东阳,河南济源县人,出身举人,康熙初年任灵石县知县。按灵石本介休地,隋开皇十八年,分介休西南建灵石县,唐宋以来,隶属不一,故沿革纷繁。其志创修,远不可稽。惟一修于明知县白

  • 阅史郄视

    四卷,续一卷,清李塨撰。李塨字刚主,蠡县人,康熙年间举人,官通州学正,从博野颜元游。李塨为学主张忍嗜欲,苦筋力,习六艺,讲世务。书中讲道:“王五公教我小事克勤,谓小事皆有次第节奏,然后大事可为。”持论

  • 孝经章句

    ① 一卷。清任启运(1670一1744)撰。任启运,详见《周易洗心》条。该书遵用朱熹《孝经刊误》本,而于传第十章增加“君子无不敬也”等一百一十二字。其文与《礼记》小有不同,而今本《孝经》皆无。启运自序

  • 名原

    二卷。清孙诒让(1848-1908)撰。诒让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官刑部主事,后五试礼部不遇,遂专意古学,潜心著述。主要著作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札迻》、

  • 秋雅

    一卷。清蒋日豫(1830-1875)撰。蒋日豫字侑石,常州(今江苏常州市)人,咸丰监生,同治中迁同知直隶州,工诗文篆隶,著有《问寄室集》等。本书为蒋日豫词集,共收录其生平所作词三十四阙,除《忆江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