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博物志

博物志

十卷。晋张华(232-300)撰。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人。西晋文学家。张华少孤苦贫穷,曾以牧羊为生。魏末曾任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入晋后任黄门侍郎。晋武帝与羊祐等共谋伐吴,遭群臣反对,张华力排众议,以为势在必伐,后以平吴有功封广武侯。惠帝时,历任太子少傅、司空等要职。后因拒绝参与“八王之乱”,被赵王伦所杀害。张华博学多才,雅爱书籍,遇害后家无余财,惟文史典籍充实盈箧。工于诗赋,未知名时,曾著《鹪鹩赋》,寄托自己之志,阮籍读后赞曰:“王佐之才也。”后名重一时,晋之仪礼宪章多出其手。现存诗三十余首,原有文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张司空集》传世。据王嘉《拾遗记》卷九,言张华:“捃采天下遗逸,自书契之始,考验神怪,及世间闾里传说,造《博物志》四百卷,奏于武帝。”晋武帝司马炎认为书中“记事采言,亦多浮妄”,删为十卷。所记皆异境奇物及古代琐闻杂事,有重见于《列子》、《搜神记》、《抱朴子》、《续齐谐记》等书者,疑是后人缀辑而成,已非张华原作。《博物志》内容记有山川地理、飞禽走兽、草木虫鱼、人物传说以及方士神仙故事,显示出它“博物”的特点,特别是那些全无故事性的杂考、杂物,又说明了它的芜杂。但它又记载了故事性很强的非地理博物性的传说,如《八月浮槎》、《东方朔偷桃》等,增强了它的小说性。鲁迅评价此书是“刺取故书,殊乏新意”,(《中国小说史略》)价值较小,因此《博物志》开始入杂家类(《隋书·经籍志》),两《唐志》改入小说家类。虽然如此,但《博物志》仍不失为志怪小说中独具特点的一种体裁,对后世也很有影响,形成文言小说的一个流派。今存宋周日用、卢氏注十卷本、明叶氏刊本、士礼君重刊叶氏本、龙溪精舍重刻本、《四部备要》本、《古今逸史》本、《广汉魏丛书》本、《格致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稗海》本、《快阁藏书》本、增订《汉魏丛书》本、《子书百家》本、又纷欣阁丛书本附(谱)周心如补二卷,又指海本、《丛书集成二初编》本附(清)钱熙祚辑逸文一卷、1980年中华书局《古小说丛刊》范宁校证本。

猜你喜欢

  • 发蒙记

    一卷。晋束晳(?-300以后)撰。清马国翰辑。束晳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汉广之后,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因去“”之“疋”而姓“束”。官尚书郎,因《诗经·小雅》中有笙诗六篇“有其声而亡其辞

  • 陈老莲真迹

    六卷。不著刻者姓名。陈老莲,名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明亡之后,又自号老迟、悔迟、憎悔等,浙江诸暨人。陈老莲人品高洁,其书画也各尽其妙,尤其以善画山水著称,与当时著名画家崔子忠齐名,有“南陈北崔”之誉。

  • 撼山草堂遗稿

    三卷。清陈起书(1798-1855)撰。陈起书,字通甫,号松心,湖南郴州人。岁贡生出身,候选训导。咸丰五年,陈起书因在家乡抵抗太平军被囚,绝食而死。陈起书在少年时即从其兄陈起诗学诗,以汉魏古诗为榜样,

  • 道德真经

    见《老子》。

  • 西垣诗钞

    二卷。附《黔苗竹枝词》一卷。清毛贵铭撰。生卒年未详。毛贵铭字彦翔,号西垣,湖南巴陵(今岳阳)人。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大挑教谕。咸丰三年(1853)卒,年四十九。毛贵铭少颖敏,八九岁时,父师试以

  • 诗谈

    一卷。明徐泰(生卒年不详)撰。徐泰字子元,浙江海盐人。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官光泽县知县。是书仿效钟嵘《诗品》而作,只限于评品诗人诗作,未对诗人作品有等级之分。所评皆明代诸诗人。上自刘基、高启,

  • 甓湖草堂文钞

    六卷。左桢(约清末民初人)撰。左桢字绍臣,江苏高邮人。左桢自幼家贫,无藏书,经史子集皆借读手录,治学颇为艰辛。自认为文艺为末,躬行为本,明经必期致用。左桢早年在杭州、金陵颇俱文名,清末学者俞樾赞其经史

  • 桂之华轩诗集

    四卷。《补遗》一卷。清朱铭盘(1852-1893)撰。朱铭盘字日新,号曼君。江苏泰兴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入吴长庆金州军幕,以积劳成疾,卒于军中。朱铭盘,年少家贫嗜古,诗才绝世。尝从方浚颐受业

  • 午梦堂全集

    十五卷。明叶绍袁(1589-1648)编。叶绍袁字仲韵,别号天寥道人。江苏吴江人。早负才名,天启五年(1625)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因不耐吏职,以母老告归。明亡后,他弃家为僧,号粟庵。其妻沈宜修(宛君

  • 瀛奎律髓

    四十九卷。元方回(1227-1307)编。方回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属安徽)人。此集为唐、宋二代律诗的汇编,所取尽五七言近体。自序称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故名集《瀛奎律髓》。创“一祖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