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后汉纪

后汉纪

三十卷。东晋袁宏(328-376)撰。宏字彦伯,小字虎。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文学家和史学家。善清谈,初为安西将军谢尚参军,后迁大司马桓温的记室,转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撰《后汉纪》三十卷,另著有《竹林名士传》三卷及《东征赋》、《北征赋》和《三国名臣颂》等篇。《后汉纪》记载了自更始元年(23)至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东汉结束,共198年的历史。它仿照《汉纪》体例,将这一时期的重要史实编写在光武、明、章、和、殇、安、顺(冲帝附)、质、桓、灵、献十一帝纪中。袁宏撰《后汉纪》是因当时流传东汉史书虽多,除《东观汉记》以外,尚有谢承、司马彪、华峤、谢忱等各家著述,然皆“烦秽杂乱”,于是立志要写出一部简明扼要的东汉编年史以留世人,这与荀悦奉旨撰书目的是不同的。其次《汉纪》以《汉书》为底本,加以压缩并重加组织而成,《后汉纪》则取材广泛,系根据刘珍等《东观汉记》、谢承《后汉书》,司马彪《续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忱《后汉书》、张璠《后汉纪》、《汉山阳公记》、《汉灵帝起居注》、《汉名臣奏》以及诸郡耆旧先贤传等数百卷东汉史书,删繁补缺,纠正错谬,斟酌同异,整理编次而成。历时八年,其用功力远大于《汉纪》。此书与后出范晔《后汉书》内容基本相符,二书相辅而行,互相补证。两《汉纪》因性质、体例相近,内容分量也相当,后世多将二书合刻。清康熙年间,蒋国祥、蒋国祚将《汉纪》与《后汉纪》合刻,并附有《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今通行本以《四部丛刊》影印的明嘉靖年间黄姬水刊本为最好。另有明南监刊本,天禄后目有《后汉纪》三十卷,乃宋绍兴十二年(1142)刊本,共二部,明吕楠校正翟清刊本,傅沅叔卢抱经校本下册,《摘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库全书》本,《龙溪精舍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正韵

    见“洪武正韵”。

  • 伤寒说意

    十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认为自己所著《伤寒悬解》文简义奥,读者不易明晓,于是在乾隆十九年(1754)复撰此书,会通大意,以开示初学者之门径。卷一至卷三为太阳经病及坏证之证治;卷四、卷

  • 古文孝经述义

    一卷。隋刘炫(约546-约613)撰。清马国翰辑。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隋代经学家。与刘焯同以经学名世,时称“二刘”。著有《尚书述义》、《毛诗述义》、《孝经述义》、《春秋左氏传述义

  • 汉书蒙拾

    三卷。清杭世骏(详见《史记考证》)撰。杭氏有《两汉博闻》、《史记法语》之作,使后世读史者抄撮史书、备修词之用,《汉书蒙拾》为其一。取《汉书》中新颖罕见或难解的字句,一字至四字作为标题,详列载原文及注说

  • 读孟子札记

    无卷数。清崔纪撰。崔纪详《成均课讲周易》条。该书以《孟子》比附《大学》,认为《孟子》七篇大旨均出于《大学》,如《孟子》中的“性情”即《大学》中的“明德”;《孟子》中的“养气”即《大学》中的“明之”等等

  • 古文龙虎经注疏

    三卷。南宋王道(生卒年不详)撰。王道,武士,自题“保义郎差充恩平郡王府指挥使”(见此书原序)。据此书原序,王道称自己志学之年,喜闻道家内丹外丹之学,曾依丹方炼外丹未成,后遇真师指点而悟出修丹之理法,但

  • 礼记正义

    六十三卷。汉郑玄(127-200)注,唐孔颖达(574-648)疏。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今山东高密)人,汉代经学大师,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曾入太学学习今文《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

  • 孝经集解

    ① 一卷。清蒋永修(生卒年不详)撰。永修字慎斋,号纪友,宜兴(今属江苏)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平越府知府,湖广提学副使。著有《慎斋遇集》。该书依照《孝经》之文诠释,以训童蒙。本与《小学》合

  • 张勇烈公行状

    一卷。清钱鼎铭撰。鼎铭,清末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状述张树珊事迹。树珊字海柯,安徽合肥人,两广总督张树声之弟,官至广西右江镇总兵,列淮军猛将。卒后赠太子少保卫,谥勇烈,年四十一。状首有国史列传。现

  • 开元天宝遗事

    四卷。五代王仁裕(880-956)撰。王仁裕字德辇,天水(今甘肃天水)人,唐末为秦川节度判官,历仕前蜀、后唐、晋、汉,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周显德三年卒。王仁裕为人俊秀,以文辞知名,工诗文,通晓音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