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吴氏经说

吴氏经说

三卷。清吴凌云(生卒年不详)撰。凌云字得青,号客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嘉庆五年岁贡生。嗜好读书,经师遗说,无不通览。曾借馆于钱大昕孱守斋,尽读其所藏书。所著《十三经考异》,援据精核,多前人所未发。又有《小学说》、《广韵说》各一卷及《经说》三卷(即本书),海盐陈其干合刊付刻,题名《吴氏遗著》。凌云根柢扎实,同乡钱大昕曾采用其论说入《养新录》。本书初刻于陈氏五百卷阁,五卷,名为《吴氏遗著》。大体上是取十三经注疏释文中文字、训诂互不相同的,加以剖析,间或与许、郑各家相驳难。如认为“后”应训为“尾下窍”,“甘”就是“柑”的本字,都推本造字之始,不迷信依附前贤。又如认为“特牲馈食礼豆笾鉶在东房”所注“房中之东,先儒都言天子、诸侯有东、西房,大夫、士只有东房西室,故郑以东房为房中之东”不可信,并论述说,以堂而言,栋的前楣下有两条楹,那么后楣也一定有两条楹,两楹之间有墙壁,墙壁有户牖,户牖之内是室,室势必居于中。室东为东房,室西为西房,也是势所必然。因其在室的两傍,因此“房”字从户方,“房”就是“旁”。如果大夫、士没有西房,那么室西无屋,决无此理。所论切中要领。“溠水”条也如此。书中也有不尽如意之处。有广雅书局丛书本(见《杂著·吴氏遗著》)。

猜你喜欢

  • 东塾集

    六卷,《申范》一卷。清陈澧(1810-1882)撰。陈澧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曾任河源县训导。为广州学海堂学长数十年。晚年主讲广州菊坡精舍。所学不为汉、宋门户所限,曾

  • 熹朝忠节死臣列传

    一卷。明吴应箕(详见《启祯两朝剥复录》)撰。熹宗当朝时,宦官魏中贤乱政,因此而死者甚众。应箕择其中十六人各为之立传。该书内容详赡,文辞典雅,每传之后皆系以赞语,可与《启祯两朝剥复录》同观。罹难诸臣皆大

  • 化学考质

    八卷。德国富里西尼乌司(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无锡徐寿笔述。全书八卷,专论化学考质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化学研究之宗旨,在于探索各种元素化分化合之理法,这就需要分清元素的基本性

  • 四书集注缓读辨

    一卷。清于光华(详见《四书句读辨》)录。是书专就读《四书集注》说法。大旨认为每章总注及说性理处,一概不可缓。章内前后节脉络贯通,或前后章相承照应者,并宜细细玩味,不得随手点画,遗前忽后,抹煞先贤苦心。

  • 周易文诠

    四卷。元赵汸(生卒年不详)撰。汸字子常,休宁(今属安徽)人。师事学者黄泽,受《易象》、《春秋》之学。后复从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筑“东山精舍”,读书著述其中。从此,造诣精深,诸经无不通贯,而尤邃于《春

  • 嘉定屠城纪略

    一卷。明朱子素(详见《东塘日札》)撰。《嘉定屠城纪略》《纪载汇编》本改名为《东塘日札》,《痛史》本转作《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同书异名。所记时日,略有参差,或为传抄之误。而《东塘日札》载侯峒曾溺水不死,

  • 孝丰县志

    ①十卷。清罗为赓纂修。罗为赓,康熙年间任孝丰县知县。孝丰自明宏治间始设县,天目峙其南,苕水在其北,为浙西佳处。明代有志,至清久已散失。此志为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卷一方舆志,子目八。卷二建置志,

  • 嚏古集

    三卷。明陶汝鼐(详见《荣木堂文集》)撰。该集为乐府诗,卷首有自序,诗云:“寤言不寐,页言则嚏,安知古人无嚏乎哉。”意即思念古人。该集中主要选择汉朝以后史事中卓著者各赋诗一章,共有一百二十多首。题下先记

  • 六书千文统要

    二卷。清胡正言(约1584-1674)撰。正言字曰从,广东海阳(今潮安)人。仕明,官武英殿中书舍人。是书卷首有序,不著撰人姓名。次录周兴嗣《千文》原文。次列李如真《篆法偏旁正讹歌》,以篆隶相间书之。次

  • 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

    见《伤寒百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