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官集注

周官集注

十二卷。清方苞(1668-1749)撰。方苞字凤九、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散文学家,古文“桐城派”代表之一。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受《南山集》案牵连入狱,雍正元年(1723)特赦。方苞在雍正期间,任撰《一统志》总裁、《三礼义疏》副总裁、礼部侍郎等。论学以宋儒为宗,其说经皆推衍程朱之学,尤精《三礼》、《春秋》,严于义法。所作散文多为经学及书序碑传。除著有《周官集注》外,还有《周官辨》、《春秋通论》、《春秋直解》、《周官析疑》、《仪礼析疑》、《礼记析疑》、《考工记析疑》、《读经》、《史记补注》、《左传义法举要》、《春秋比事目录》、《删定荀子·管子》、《望溪先生文集》、《删定通志堂宋元经解》、《望溪全集》。方苞认为后儒因《汉志》将《周官》六篇列于礼家,相袭误称《周礼》,故复其本号《周官》。方苞《周官集注》体例仿朱子之例,采合众说,不复标目,全引一家之说,称为“集注”。《周官集注》对诸家明显错误观点,均置之不论;对似是而非者,略为考证;对有推极义类,旁见侧出者,以圈外区别而论。《周官集注》训诂简明,持论纯正,是研究《周礼》较有价值的著作,特别于初学《周礼》者颇有裨益,是方苞研究《周礼》著作中较好的一部。后方苞著《周官辨》十九篇,认为《周官》之文为刘歆窜改,以媚王莽,还引明代《金瑶论》为史事,证明《汉书》王莽事迹,历指某节某句为刘歆所增,持论太高,颇难依据。《周官辨》在严谨正义上不及《周官集注》。《周官集注》版本有《望溪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春秋读意

    一卷。明唐枢(见《易修墨守》)撰。作者认为,论《春秋》不当以褒贬看圣人,而应只录其事实,使人自见是非。对前人所谓《春秋》“字字有褒贬”之说有所矫正。今有《木钟台全集再集》本。

  • 思古堂集

    四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毛先舒字稚黄,一名潠,字驰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末诸生,入清,放弃功名,不求仕进,常与陆圻、柴绍炳、吴百朋、陈廷会、孙治、丁澎、虞黄吴、沈谦、张丹等人,往

  • 吉林探源书舫丛书

    二集,二十六种。清盛福编。盛福字介臣,吉林人,生卒年不详。据王璧序称盛福“器景宏深,不求闻达,性惟嗜书,孜孜不倦,有《探源书舫丛书》之刻。书凡二集,其初集为择取古今撰述之有功名教者,辑先儒之格言,明理

  • 孝经精义

    一卷。孝经后录一卷。孝经或问一卷。孝经余论一卷。清张叙撰。张叙字凤冈,江苏太仓(今江苏常熟)人。是书首有宋寿屏序及张叙自序。经文遵注疏本,刊去标目画为十三章。共分为四支,第一支即首章,为全书体要;第二

  • 诗古韵表二十二部集说

    二卷。清夏炘撰。夏炘(1789-1871)字欣伯、号烝甫,安徽当涂人。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官颍州府教授。治学兼综汉、宋,长于《诗》、《礼》。尚著《六书转注说》、《檀弓辨诬》、《学礼管释》、《读

  • 古今韵准

    一卷。清朱骏声撰。朱氏生平著述见“说文通训定声”。是书取今韵二百六部,准诸古韵十八部,而注释分析其分合之故。朱氏所撰《说文通训定声》按韵系字,析古韵为十八部:(一)丰、(二)升、(三)临、(四)谦、(

  • 前游桃花源记

    一卷。清陈廷庆撰。陈廷庆,字兆同,号古华,奉贤人,乾隆间进士,官辰州知府。著有《谦受堂集》乾隆五十五年(1790)七月,莅临辰阳,过桃源初游时所作。记抵沅江,舍舟而走陆路,行经桃源山下,适阴雨未散,乘

  • 新修麻阳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姜钟璠、吴兆熙修,刘士先纂。姜钟璠,贵筑人,曾任麻阳县知县。吴兆熙,江夏(今武汉武昌)人,曾任麻阳县知县。刘士先,溆浦人,曾任沅州府学教授。《新修麻阳县志》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 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三卷。宋钱乙(1035-1117)撰。阎孝忠(生卒年不详)整理。钱乙,字仲阳,祖居钱塘(今属浙江省),后迁郓州(今山东省郓城县),是为郓人。幼年孤苦,稍长读书,随姑父吕氏学医,曾治愈公主及皇子病,而授

  • 南阿集

    二卷。清代康吕赐撰。康吕赐见《读大学中庸日录》条。等书。此书虽然以“集”为名,但实际上是一札记。卷一为“论易问答”,卷二为“慎独斋日录”,均为作者关于儒学方面的心得。但此书序中介绍“问答”中原共几十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