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梁觊撰。清马国翰编辑。觊天水人(今甘肃天水)。国子博士。《隋书·经籍志》载晋国子博士梁觊注《论语》十卷。现亡佚。《经典释文》、唐志并同。皇疏引作梁冀,因冀觊音同。马国翰为别于汉跋扈将军梁冀,仍依隋唐
十四卷。清虞楷撰。虞楷字孝思,号蓼园,里籍不详。书无序跋,也不知道作于何时。中述《周易折中》,称圣祖仁皇帝庙号,所以应为雍正、乾隆时人。其次序采用古本,大旨也主图书,而认为先天寓理于数,后天因数以阐理
二卷。元周德清撰。周德清字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本书成于泰定元年(1324),原本不分卷帙;所说二卷,是清乾隆间编定《四库全书》时,按书中中原音韵起例以下列诸部字数、正语作词起例下列
一卷,附记疑一卷。宋朱熹(敬称朱子)撰。是书以斥当代诸儒杂于佛老之学。共有苏轼《易传》十九条,苏辙《老子解》十四条,张九成《中庸解》五十二条,吕希哲《大学解》四条,皆摘录原文,各为驳正于下。末有乾道二
八卷。明何维柏(约1550前后在世)撰。何维柏,字乔仲,南海(今广东佛山)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历授监察御史,坐劾严嵩,廷杖除名,隆庆初(1567)复官,累迁吏部左右侍郎。又因忤
十二卷。清杨宏声撰。宏声字拔斋,柏乡(今河北柏乡)人,乾隆辛未(1751)进士,官江苏金山县知县。该书大旨尊奉朱熹“《春秋》一经,为王道正纲纪”一语,对《公羊传》、《穀梁传》以及程氏传、苏氏传研究较深
二百一十三卷。无纂者名氏。首有孙廷翰序,称纂者为船山主人。其书以十三经为纲领,而把大戴礼独立于三礼之外,把春秋经独立于三传之外。其《日知录》《养新录》等,不说全经,只有单文只句的,则以每经的字句为纲领
二十一卷。清戴大昌(详见《四书问答》)撰。是书前有白熔序及自序,自序谓毛氏非以阐书义为心,而以攻朱注为事。凡于朱子用注疏为是,其或旁采汉书诸儒及宋人说者,则并訾其原说之失。朱注依用《仪礼》者,则谓《仪
八卷。明赵尔昌(生卒年不详)撰。赵尔昌,字庆叔,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官宣城县知县。此书杂采史传及说部文献,钞合成编。分胜事、名言二记,每记各为四卷,大致欲仿沈括的《清夜录》以及周密的《澄怀录》之体
十二卷。清朱昆田(1652~1699)撰。朱昆田字西畯,浙江秀水人。朱彝尊之子。承其家学,工于诗。著有《笛渔小稿》,附于其父《曝书亭集》之后。此书仿宋阴时夫《韵府群玉》的体例,取前人骚、赋、诗中的新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