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

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

二十六卷。劳格、赵钺撰。赵钺(1778-1849),字星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任湖北咸宁、江苏溧水知县,又升泰州知州。对于唐代尚书省郎官石柱、御史台精舍的题名均作过考索,属稿未成,自度不能毕其功,遂托付同郡劳格。劳格(1820-1864),字季言,浙江仁和人,诸生,长于考证、校雠之学,“尤熟于唐代典故”。所校《元和姓纂》、《北堂书钞》、《文苑英华》、唐宋人文集,被称为“引证博而且精”。他在接受了赵钺的稿本之后,查阅了大量唐代史料,“悉力考核用功,虽寒暑无间”,终于完成书稿而未及刊刻便英年早逝。两部遗稿,均由其友人丁宝书为之整理,汇编入《月河精舍丛书》,于光绪六年(1880)刻印。唐代尚书省六部之下设二十四司,再加以尚书都省设左、右司,每司置郎中、员外郎为正、副长官,统称为郎官。唐代官衙有题写壁记的风习,尚书省各司都有壁记,韦述《两京新记》有“郎官盛写壁记,以纪当厅前后迁除出入,浸以成俗。”(《唐语林》卷八引)自开元二十九年,任郎官者即题名刻石于柱上;唐初至开元间的题名,是德宗贞元年再刻时所补;宣宗大中十二年,又有三刻。开元二十九年原石已不存,只有宋拓本流传。今存于西安碑林中的“郎官石柱题名”,为大中十二年三刻,仅有左司所统吏、户、礼三部所属十二司郎官题名的石柱,也已残损、断裂。石柱七面,每面各四截,每截十行至二十一行,三、四十字,且多泐字,姓名可见者三千一百九十二人,除姓名不全者二百七十七人,全者为二千九百一十五人。内中重见者五百四十七人、三见者一百四十人、四见者二十六人、五见者六人,总计重见七百一十九人。劳格在赵钺的未完稿基础上,采用了两《唐书》、《资治通鉴》以外的相关史籍一百二十余种,有不少是唐宋时期的政书、类书和总集,如《通典》、《通志》、《通考》、《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唐文粹》、《名府诗集》、《唐大诏令集》以及《道藏》等,著录了现存石柱即左司和吏、户、礼所属十二司郎官三千二百余人,另补遗六百三十四人,并考订了其事迹。凡有专传可考,而历官与石柱相合者,则只列其里居、姓氏、由某官迁转某官,生平事迹不详载;本传不载而见于他传、他书,间有轶事者,则列于本传之后,附存之。其人无专传者,详考其生平所历之官职、事迹,按其先后编次。劳格还很注意同姓名者,必考其世系、核其时代,以决是非。在详考郎官诸人事迹之外,劳格还有两大贡献,即阐明石柱上下各面应如何相接,发现石柱有三刻之不同,对后来继续考研者颇有启发。该书因最终未经“自身勘定,故不无遗憾之处”,如度支郎中内保留得有祠部郎中姓名,所引两《唐书》、唐人文集也有不少舛误。该书传本仅有光绪六年所刻《月河精舍丛书》本,中华书局1992年据以出版了点校本,核查原文文字,并补辑了赵魏与王昶所辑录的《唐郎官石柱题名》两种,附于书后,并编制了较为详细的人名索引。

猜你喜欢

  • 周易用初

    六卷。清杜宗岳撰。杜宗岳字镜泉,号愚谷。山东福山人。此书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以独出新解为主,许多看法与前人不同,独到之处甚多。如谓每一卦内阴阳不拘,阳是君子,阴是小人,而君子有君子之用,小人

  • 续离骚杂剧

    一卷。清嵇永仁撰。嵇永仁生平详见《扬州梦》(辞目)。此剧为永仁在狱中所作,共四折,分写四个故事,故事皆有所本。《刘青田教习扯淡歌》,全袭用刘基《扯淡歌》曲白,而重新加以组织,使之适宜演唱。剧中写刘基致

  • 书经周礼皇帝疆域图表

    不分卷。清廖平撰。此书共四十二篇,从《王制九州三服千里一州图》一直到《书经·周礼大小分统表》。本书卷帙浩繁,是廖平《六译馆丛书》中篇幅较长者。廖平于此书,思虑较为细致,凡是《尚书》、《周礼》两部书中的

  • 群经质

    二卷。清陈仅撰。仅字余山,浙江鄞县人。此书虽没有大发明,但错误也比较少。例如,《屯》曰:“利建侯。”《豫》曰:“利建侯”。此书认为,创业守文皆以建侯为利,后世废封建而设郡县,必无长治久安之策。这只是囿

  • 剡源戴先生文集

    三十卷。元戴表元(1244-1310)撰。戴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自号质野翁、充安老人。庆元奉化(今属浙江)人。宋咸淳进士,任建康府教授。元大德中授信州路教授。调婺州,移疾归。《元史》有传。此集又称《

  • 冀越集记

    二卷。元熊太古撰,生卒年不详。熊太古字不详,丰城(今江西丰城)人。登进士,官至江西行省郎中。熊太古性喜游览,北涉滦河,西泛洞庭,东游浙江,南至广东,足迹踏遍半天下,故以“冀越”名其集。书杂记见闻,内容

  • 何氏类镕

    三十五卷。明何三畏(生卒年不详)撰。何三畏著有《云间志略》。本书采录类书中的典故,用骈语将其连络成文章,每类为一篇文章,便于阅览记忆。但都不注明出典,事亦无原委,不便引用。形式虽似宋吴淑的《事类赋》,

  • 楚辞

    七卷。战国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撰。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楚国贵族,伟大爱国诗人。在怀王时,曾任三闾大夫、左徒。学识渊博,为人忠贞耿直,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

  • 征伐礼乐书

    即《龙飞纪略》。

  • 说文琐言

    一卷。清虞景璜(生卒年不详)撰。景璜字澹初,浙江镇海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著有《三古异同录》、《传经兴废考》、《石经兴废考》、《古文通论》等。是编系虞氏读《说文》的札记,有指其疏漏的,有辨形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