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石经考异补

唐石经考异补

一卷(涵芬楼影印本)。孙毓修编次。毓修字星如,江苏无锡人。书不分卷,后有戊午二月孙氏跋。此书本是袁廷梼手写的钱大昕《唐石经考异》稿中,臧庸堂、顾千里、瞿中溶、袁廷梼诸家批校的签记。涵芬楼影印钱稿时,孙氏鉴于其中夹笺,殊阙失序,至不可读,于是把这些签记加以整理,另外刊行,名之曰《唐石经考异补》,使与钱稿并行,并作跋于卷末。其跋语则就钱稿与诸家签记合而论之。据孙跋谓诸家签校,《易》《诗》《书》出於臧氏,三礼则顾、瞿二家俱有按语。今按书中《诗》“洌彼下泉”条下有云:“廷梼按,《易·井,九五》‘洌寒泉食’,亦从水。毛传:‘洌,寒也。正与《易》合。”又“织文鸟章”条下有云:“廷梼按,今承石刻之误者,似亦当附考正。”又《诗》“媿”字条下有云:“中溶案,《礼记》‘尚不愧於屋漏’,石经作‘愧’,《释文》云:‘不愧当作媿’。”又“不坼不副”条下有云:“中溶案,《易·解》‘百果草木皆甲坼’,石经亦作‘坼’,毛本、监本皆作‘折’。”这说明毛诗中亦有瞿氏校语,而不仅是庸堂的夹签。全书之中也还有袁氏校语,也不仅是臧、顾、瞿三家的夹签。孔氏跋中,对于《诗》中的瞿氏校语以及上述袁氏校语皆未提及,是漏记了。又按诸家所加签校,除《易》、《书》、《诗》、《礼记》、《公羊》、《尔雅》之外,《周礼》、《仪礼》、《春秋左氏传》、《穀梁传》、《孝经》、《论语》诸书皆不见签校,这又是诸家之所未及。至于其中顾氏对于臧氏校语颇多批评,则是由于所见不同,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读者可以纵览诸家校语,参以石经及各本的异同,自己作出判断。臧氏名庸,字拜经,庸堂其本名,江苏武进人。顾氏名广圻,千里其字,江苏元和人。瞿氏名中溶,字木夫,江苏嘉定人。袁氏名廷梼,字寿阶,江苏吴县人。

猜你喜欢

  • 学规类编

    二十七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成于康熙末年,作者在福建设正谊学堂,倡导理学,并建书院,此书便是作者为书院诸生订立的学规,以程朱理学为宗。全书首载有清太祖训饬士子文,其次辑录了宋、元、明程

  • 观心论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观心论》是智劝戒弟子学法归心而作。其用意在于为诸学徒随记而载,对空无所获者令其置文,以此观察学法的用心程度;也是为外诸四众接受佛法,便于传授

  • 御定内则衍义

    十六卷。清爱新觉罗·福临(见《御注孝经》)亲定。是书冠以御制序文及恭进皇太后表。内容以《礼记·内则》篇为本,论述妇道,并援引经史诸书以佐证推阐之。分八纲三十二子目:一曰孝之道,分事舅姑、事父母;二曰敬

  • 溪田文集

    十一卷。《补遗》一卷。明马理(1474-1555)撰。马理字伯循,(一作伯原)陕西三原人。正德时举进士。官至光禄卿。马理少从王恕游,务为笃实之学。著有《周易赞义》。此集共文六卷,诗五卷。补遗一卷,有文

  • 禺山文集

    一卷。《诗集》四卷。明张含(1479- 1565)撰。张含字愈光,又字用光,号禺山,永昌卫(今云南保山)人。正德二年(1507)举人。著有《禺山文集》。张含学出于李梦阳。又与杨慎最契,故诗文皆为杨慎所

  • 砚史

    一卷。宋米芾(详见《画史》)撰。是书首冠以用品一条,论石当以发墨为上。后附性品一条,论石质之坚软;样品一条,备列晋砚、唐砚、宋砚形制之不同。中记诸砚,从玉砚至蔡州白砚共二十六种,特别对端砚、歙砚,辨之

  • 转注假借意声事形释例

    三篇。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高邮知州。著作尚有《圣武记》、《海国图志》、《诗古微》、《公羊古微》、《老子本义》等。是编本因撰辑《说文

  • 续修汶上县志

    六卷。清闻元炅纂修。闻元炅字紫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举人出身,康熙五十六年(1717)任汶上知县。闻元炅掌汶上县,以邑志自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粟可仕创修后,又已百余年未修,虽山川、城郭依旧,

  • 红杏轩诗钞

    十六卷。清宋世犖(约1800年前后在世)撰。宋世犖,字卣勋,号确山,浙江临海人。生卒年均不详,翰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官至教习、陕西扶风知县。著有《红杏轩诗钞》、《确山骈体文》、《周礼故书疏证》

  • 野叟曝言

    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清夏敬渠(1705-1787)撰。夏敬渠字懋修,号二铭,江苏江阴人。诸生。博学多才,通经史及诸子百家,又广泛涉猎礼乐兵刑、天文算数之学。崇尚程朱理学,斥黄老与佛学为虚妄。为人刚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