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唱经堂释小雅

唱经堂释小雅

不分卷。金人瑞(1608-1661)撰。金人瑞,原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更名人瑞,又改名喟,字圣叹,后以字行世。一说本姓张。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明诸生。倜傥不群,狂放有奇气,以读书著述为务。顺治十八年,上揭帖请逐吴县酷吏知县任维初,与诸生百余人哭于文庙,遂以偶乱罪被杀。人瑞少有才名,工诗文,文笔隽秀,尤喜批书。曾以《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往往由此及彼,借题发挥,其社会观人生观灼然可见。而评点之最有价值处在于对作品的艺术分析多独到精彩。另有《唱经堂才子书汇稿》、《沉吟楼诗选》等传世。1985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金圣叹全集》,是搜罗较完备较有实用价值的排印本。是书虽名为《释小雅》,其实所释仅《鹿鸣》、《四牡》、《斯干》、《无羊》、《采绿》、《黍苗》、《隰桑》等七篇,也许草创未完。然其所论,实承公安、竞陵之风,不甚训诂章句,惟以一已之性灵,一味欣赏,细心体玩,以说乐府、五七言诗之法,其治经大异前人。如所释《隰桑》之诗云:此诗“前三章极为说乐,却说不出。至第四章极力不肯说爱,却说得尽情。乐府‘思公子兮未敢言’,是从此变化出。又‘心悦君兮君不知’,亦从此变化出。”虽不免恍惚无着,然其说诗论诗,以体会诗人之旨为要,不失为一治《诗》之良法。有《圣叹秘书七种》本,《风雨楼丛书》本,1985年,江苏古籍出版社《金圣叹全集》本为最新版本。

猜你喜欢

  • 仪礼韵言

    二卷。清檀萃(1725-1801)撰。檀萃字默斋,望江(今安徽省西南部)人,乾隆辛巳(1761年)进士,曾任云南禄劝知县。《清国史文苑传》和《安徽通志》均不载檀萃著录此书。此书的旧抄本,首署檀氏《仪礼

  • 后山诗话

    一卷。旧本题宋陈师道(详见《后山丛谈》)撰。是书为评论历代诗歌之作。《文献通考》作二卷。此本一卷,疑后人合并。本书又称《陈无已诗话》或《后山居士诗话》。陆游《老学庵笔记》深疑《后山丛谈》及此书,且谓“

  • 理学正宗

    十五卷。清代窦克勤(1653-1708)撰。窦克勤字敏修,号敬庵,柘城(今河南柘城)人,康熙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倡导程朱理学,著有《孝经闸义》、《事规庸言》、《泌阳学条规》、《寻乐堂家规》等书。此书

  • 梅花草簠藏器目

    不分卷。清丁彦臣藏。丁彦臣(1829-1873),字砚丞,又字筱农,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少有才略,穷居读书。投山东军。巡抚阎敬铭、丁宝祯皆雅重之。署山东省粮道。丁在浙西原以藏书著名,其藏书印记有八千

  • 朱秋厓诗集

    四卷。清朱克生(1631-1679)撰。朱克生字周桢、一字念莪,号秋厓。宝应江苏扬州人。克生学问渊博,遍览群籍,但仕途不倡,不得已致力于诗骚。其诗有盛唐诗气象。其古文辞,如论史、论治河、论荐举等用世之

  • 九国志

    十二卷。宋路振撰。路振字子发,湖南湘潭人,幼年颖悟,五岁即能通《孝经》、《论语》。淳化年间考取进士甲科,授为邠州通判,大中祥符初年升为太常博士,左司谏,擢知制诰。文辞温丽,在当时为人所称道,尤长于诗咏

  • 愚斋反经录

    十六卷。清代谢王宠撰。谢王宠字愚斋,陕西人。全书主要论述儒家为学之道及易理、性理之说等内容。其中卷一至卷四为“论语尊注解意”,卷五为“《小学》、《大学》、《中庸》、《孟子》指要四种”,第六卷为“《孝经

  • 九代乐章

    二十三卷。明刘濂(生卒年不详)编。刘濂字浚伯。南宫(今属河北)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本书取自汉迄唐九代之诗,分门编次。所选以音声为主,分风、雅、颂为三;每代又别里巷、儒林两类。自谓三百篇后不

  • 四书凝道录

    十九卷。清刘绍攽撰。卷首有绍攽自序,略谓朱子四书集注,析理之粹,补备之精,释诂之确,考据之博,干圣心源,粲然复明,且不遗于方名度数之细。其书就朱子集注,节解支分,其义有未显者,为之证明,解有未备者,为

  • 阳高县志

    六卷。清房裔兰修,苏之芳纂。房裔兰字汉芝,河北栾城县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雍正七年(1729)任阳高县知县。雍正七年房裔兰掌阳高后,以省志及其他采访所得,编成此志。《阳高县志》雍正七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