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讲义

四书讲义

四卷。清安维峻撰。维峻字晓峰,陕西秦安(今陕西秦安)人。官至给事中。是书随意就一章或数章为说,不依书的次第,其说纵横泛滥,博而能切,其中有说四书而兼正他经者,如陈成子弑其君章。维峻谓圣人因旧史以作《春秋》,旧史从赴告之文,有所损不能有益,弑君之国,每不以实赴,大都以微者当之,故书曰某国弑其君,某国人弑其君,此经所以书齐人弑其君王于舒州。此说甚当,并可以解《论语》解《春秋》。又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章,谓圣人欲以文王刑于之化为家法,因辨孔门三世出妻,一世再嫁之说之诬圣。此说也极当,并可以释《论语》,释《礼》。卷首有刘尔炘序及维峻自述。该书有宣统三年(1911)刊本。

十一卷。清王元启(1714-1786)撰。元启字宋贤,号惺斋,浙江嘉兴人。清学者,历算家。著有《惺斋杂著》、《勾股衍》等。是书卷首有自序,章次为《大学》一卷、《中庸》四卷、《论语》三卷、补一卷、《孟子》二卷。大旨宗朱注而推衍其义,对稍违朱注之他说,加以辨正,却并不完全墨守朱注。铢权黍量,析理极精,尤详于《中庸》。《中庸》论鬼神遍证群说,繁而鲜当。书中说《孟子》,最简略也少阐明。该书有道光十五年(1835)刊本。

六卷。明郑晓撰。郑晓详见《禹贡图说》条。此书乃其为南京太常寺卿时所作。万历三十七年(1609),其孙郑心材始刊之。《四库提要》原题无卷数,据《四库采进书目》知当为六卷。《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亦作“六卷,刊本”。

四十三卷。清吕留良(详见《四书朱子语类摘抄》)撰,其门人陈编辑。留良有感于读书士子,溺心科第,时文之外,不知其他,于是寄其意于批选时文与讲解《四书》。是书凡《大学》三卷,《论语》二十卷,《中庸》六卷,《孟子》十四卷。先是坊间有留良《四书语录》之刻,以为中多混杂,且有妄意增删之处,因与同学蔡大章等及留良子葆中更互商酌,而成是书。留良之意,认为欲明孔孟之道,必求之于朱子之书,故书中悉就朱注发挥,然体会有得,多有比朱注更精更切者。该书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天盖楼刊本。

① 一卷。明顾宪成(1550-1612)撰。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江苏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万历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因忤旨,归故里。与弟允成创东林书院,与同道讲学其中,抨击奸佞,声名大振,阉党魏忠贤等视为寇仇。卒后谥端文。著有《顾端文遗书》、《小心斋札记》等。是书所讲只二十二章,就大处阐发,要处指点,精粹切实。其讲“举直错诸枉”章,讲“鸡鸣而起”章尤警透。讲“行己有耻”章,谓夫子于子贡问士,独提出一“耻”字,这“耻”字极有精神,极有气力。耻道德不如人,究不到圣贤不肯干休。说四书句句字字落在实处,颇能针砭时弊。该书有同治八年(1869)小石山房丛刻本。② 不分卷。明高攀龙(1562-1626)撰。攀龙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今属江苏)人。明学者,著有《因易简说》、《四书讲义》、《春秋孔义》等。是书为攀龙平时讲学之作。拈某章或某节而为之说,中多体会有得之言。如讲“六十而耳顺”二节,谓圣人之学全用逆法。讲“一贯”章,谓所谓“一”不是只说一个心,是说这个心到“至一”处,一便上下四方,古往今来,一齐穿透。此数章讲得最警切悚动,虽解经之旨未尽合于先儒,而为学之方,大有益于学者。其余说理均能透入深际。书首有小引,谓圣人之言,皆言吾之所以为吾,可以识是书之旨。有崇祯四年(1631)刊《高子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牧津

    四十四卷。明祁承撰。祁承,字尔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参政。为官多年,深知吏治与民生之关系,遂广辑历代循吏事迹,分类编次,成为本书。首列“辑概”一卷,概述

  • 孝经集证

    十卷。清桂文灿(详见《孝经集解》)编纂。是书采集《易》、《书》、《诗》、《周礼》、《仪礼》、《大戴记》、《小戴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论语》、《孟子》、《国语》、《荀子》、《吕览》、《新语

  • 中庸古本述注

    一卷。清姜国伊(详见《大学古本述注》)撰。该书首有自序,又有序例。依《家语》子思子作《中庸》四十七篇,而改章为篇。首篇挈其纲领,述孔子言共十篇。明道费隐共十一篇。前五篇言人事,次三篇言鬼神,再次二篇言

  • 吴江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明曹一麟等修,徐师曾等纂。曹一麟,字伯里,山东安丘人。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同年任吴江知县。徐师曾,字伯鲁,号鲁庵,邑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历史科给事中。著有《礼记集注》、《

  • 白塔信炮章程

    满汉各一卷。清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原稿。乾隆间修订。是书主要记载雍正三年(1725)所立章程。书中还将划定八旗各军所守辖的区域具体注明。是书为清朝京城防卫情况提供了诸多资料。其汉文本多有脱误,可用满文本补

  • 文王受命改元称王辨证

    一卷。清蒯光典(1857-1910)撰。光典字理卿,一作礼卿,安徽省合肥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淮扬海道,出为欧洲留学生监督官。曾师事张之洞,受张之洞聘主持两湖书院。在教授某君撰“文王受命改

  • 郭知玄切韵

    一卷。唐郭知玄撰,清顾震福辑。郭韵新旧《唐志》均未著录。《日本现在书目》著录郭知玄《切韵》五卷,《广韵》卷首附列增字诸家姓名中有“郭知玄拾遗绪正,更以朱笺三百字”字样。郭忠恕《汗简》征引郭知玄《字略》

  • 三国志辨疑

    三卷。清钱大昭(详见《汉书辨疑》)撰。《三国志辨疑》自序中说明著书意旨。说三国鼎立,互相诋毁,列国虽有史录,写魏详、吴略、华曹陋蜀,实可各自作史等等,过去作《两汉书辨疑》有所得,近日又对《三国志》进行

  • 泾县方言考证

    近人胡韫玉撰。对所辑安徽泾县一带方言词,大多依《说文》等字书辨正字形词义,依韵书注明音读,并据群籍探究本源,颇丰富而有条理。初载于《国学汇编》第二、六、十一册,后汇辑成书,有国学研究社排印本。

  • 化书

    又名《齐丘子》、《谭子化书》,六卷。南唐谭峭(生卒年不详)撰。谭峭字景升,五代泉州(今属福建)人。早年爱好诸子、黄老之学,不求仕禄功名,后出游终南山,并遍历名山,不复归故里。师事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