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清潘衍桐(详见《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撰。是书为衍桐视学时,命诂经精舍诸生撰写。后经衍桐细加搴采,定为二卷。其中间有援引诸生之说。《朱子集注》有的用古论,有的用诂训,有的以经群诸子转相证明。潘氏
一卷。明何景明(1483-1521)撰。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弘治进士,官至提学副使。与李梦阳等倡言复古,号称“前七子”。此书为仿《昌言中论》而作,共分严治、上作、法行、任将
一卷。清夏鼎武撰。鼎武字靖叔,浙江富阳县人。诗序作者为谁,古有争论。自郑玄提出为子夏所传,后世学者如惠栋、段玉裁、钱大昕等皆以为然。夏鼎武据《后汉书》之儒林传,认为是卫宏所作而直斥郑氏之非,立论未免武
一卷。明殷仲春(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殷仲春,字方叔,自号东皋子。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生卒不详。尝慕王绩为人,隐居教授,又精于医,得钱辄入市买断烂书读之。集首载赋骚,次古今体诗,再次则为引辞赞疏
十卷。元黄镇成(1288-1362)撰。镇成字元镇。邵武(今属福建)人。被荐授江南儒学提举,未就任而卒。顾嗣立《元诗选》称原本十卷。有明洪武十一年(1378)黄钧刻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增订四库简明
十二卷。元王元恭修,王存孙、徐亮纂。元恭字居敬,号宁轩,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顺帝至元六年(1340)任庆元路总管。四明为庆元路(治今浙江宁波)别称。书成于至正二年(1342)。《至正四明续志》全书十
十卷首一卷。清刘骏名原修,张天培增修。刘骏名,满洲正黄旗人,荫生,康熙三年(1664)任知县。旧志创修于明万历县令刘永祚,至崇祯间,续修三次,其书久佚。康熙九年(1670),刘骏名以板毁无存,其间天时
八卷。明傅珪(约(1486年前后在世)撰。傅珪字邦瑞。河北清苑人。生卒年不详。成化二十二年(1486)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中允谕德、翰林学士,升吏部侍郎、礼部尚书,致仕。嘉靖初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三卷。不著撰人名氏。首卷记宫阙、额名。二卷记朝制章服。三卷记中宫朝仪。是书与《明史》、《明实录》、《明会典》所记,或详略不同,或互有出入,可为参证,书中对于宫殿亭馆轩斋池苑以及盐局司厂房库的方位地址,
一卷。清郭庆藩(详见《说文经字正义》)撰。前人注解《庄子》者,多达数十家,各家注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郭庆藩作《庄子集释》,博采诸家之长。于正文之下,先引郭象注,次引成玄英疏,再用陆德明音义。而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