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声通解

四声通解

二卷。朝鲜崔世珍撰。世珍(约1473-1542)字公瑞,朝鲜忠清北道槐山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士,官同知中枢事。尚著《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训蒙字会》等。崔氏著述对朝鲜文的普及发展,对朝鲜族人学习汉语文起过重要作用,也为研究朝鲜语史和汉语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是书自序云:皇明太祖高皇帝,见古韵书,愍其乖杂。当天下混一之初,首诏词臣一以中原雅音并同析异,刊定《洪武正韵》,然后千古路驳,始归于一。惟我东国世事中华,语言不通必赖传译,故设官委任,俾专其业。惟世宗庄宪大王,至诚事大,恪谨侯度,凡于咨奏必经睿览,始究学译当先音韵,创制“训民正音”,命译《洪武正韵》。又虑其浩穰难阅,而览者病焉,乃命高灵院君申叔舟,类萃诸字会为一书,冠以谚音,序以四声,谐之以清浊,系之以字母,赐名曰《四声通考》。今将《通考》一书,证据古韵,抄著音解,厘之为上下二卷。据此知是编乃订正《通考》者也。其目次曰韵母定局、《广韵》三十六字母之图、《韵会》三十五字母之图、《洪武》三十一字母之图。以《洪武正韵》为主,以平声韵统上去入声韵,声母采用三十六字母,每字之下皆注以谚文(朝鲜的拼音文字)。是书著作之旨,重在便于翻译,非专为研究音韵者也。后附《通考·凡例》一卷、《翻译老乞大朴通事·凡例》一卷、《动静字音》一卷,旨在辨析汉音、谚音之分。论者谓是编较《四声通考》、《老乞大朴通事》二书精密。是书有奎章阁藏刊本。

猜你喜欢

  • 古今律历考

    七十二卷。明邢云路撰。邢云路字士登,安肃(今河北徐水)人。万历进士。曾任河南佥事,陕西按察副使等职。其书详于历而略于律。只六卷讲音律,辨黄钟三寸九分之非,甚为精当,余无新意。六十六卷讲历法,从六经到明

  • 警世奇观

    十八帙(残)。目录下题“古闽龙钟道人汇辑,豫金呵呵道人校阅”。封面题“博古斋评点小说”。编选者不知何人。话本小说选集,目有十八帙,残本存第一、二、三、四、六、九、十、十一、十二帙。坊刻小本博古斋编订的

  • 广事类赋

    四十卷。清华希闵(生卒年不详)撰。华希闵字豫原,无锡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华希闵在校刻吴淑的《事类赋》的时候、发现此书有许多遗漏的内容,于是在《事类赋》的基础上,增加补充编为此书,附刻于其后。共二十七

  • 别雅类

    五卷。不著撰人姓氏,亦无刊刻年月,撰人及撰作刊刻时间皆无考。卷首叙曰:乡先辈吴山夫先生《别雅》五卷,刻于程氏。典核详赡不待赘,惟以韵编,未订类次,逊志之士读而惜之。溽暑多暇,泚笔类分,仍为五卷云云。其

  • 何宫赞遗书

    六种,十一卷。清何若瑶(详见《春秋公羊注疏质疑》)撰。是书前三种为经史著作,《春秋公羊注疏质疑》二卷,《前汉书注考证》一卷,《后汉书注考证》一卷,本书有专条介绍。其次为何氏诗文集,《海陀华馆文集》一卷

  • 稷山县志

    ①八卷。清顾涞初纂修。顾涞初字惠师,浙江吴兴县人,出身进士,康熙十年(1671)任稷山县知县。顾涞初掌稷山县后,锐意修志,康熙十二年(1673)春,延邑绅士,查考旧志,博采舆论,参稽故典,历数月志成。

  • 学易集

    八卷。宋刘跂(?-1117)撰。刘跂,字斯立,东光(今河北东光县)人,刘挚之子。元丰二年(1079)进士,初选亳州教授。元祐初,除曹州州学教授,以雄州防御推官知江州彭泽县。其后改管城、蕲水,所至有政绩

  • 桔录

    三卷。宋韩彦直撰。韩彦直,字子温,韩世忠长子,延安(今陕西延安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曾奉命使金,守节不屈。后以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以光禄大夫告老辞官,卒封

  • 六朝声偶删补

    七卷。明邵一儒编。邵一儒字仲鲁,山东海阳人。生卒年不详。是书成于万历四十七年(1620)九月。时廷议以万历四十八年(1621)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1621),故其序以泰昌纪元。徐献忠曾有《六朝声偶》,

  • 读书小记

    二卷。清焦廷琥撰。焦廷琥生平事迹详见《冤服考》。此书主要杂考经史典籍及名物起源等。焦廷琥为焦循之子,学有本源,所论有可取之处,但亦有不审之处。《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指出,书中谓“民之无辜,并其臣仆,郑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