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堂座右编
二十四卷。清朱潮远(生卒年不详)编。朱潮远字卓月,扬州人,自称朱子之后。《四本堂座右编》是朱潮远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写成于康熙三年(1664)。内容分四门,其一记述起家,其二记述治家,其三记述齐家,其四记述保家。每门又各分六个子目,每目为一卷,皆杂采前言往行,删削旧文而成。《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传本少见。
二十四卷。清朱潮远(生卒年不详)编。朱潮远字卓月,扬州人,自称朱子之后。《四本堂座右编》是朱潮远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写成于康熙三年(1664)。内容分四门,其一记述起家,其二记述治家,其三记述齐家,其四记述保家。每门又各分六个子目,每目为一卷,皆杂采前言往行,删削旧文而成。《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传本少见。
二十卷。汉郑玄笺。是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二十卷,毛苌传,郑玄笺。两唐书经籍艺文志著录《毛诗故训》二十卷,郑玄笺。据《经典释文叙录》云,郑玄所作《毛诗笺》申明毛义,难三家。于是三家遂废。然其书笺与传
一卷附明良记四卷。明李鹗翀(生卒年不详)编。李鹗翀,字如一,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人。《洹词》本是崔铣所著文集,李鹗翀从中摘取有关论宋朝史事以及明初事迹者共六十一则,其中不涉及记事者一概不录。李鹗翀又
七卷。清谢重辉(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谢重辉,字千仞,号方山,一号杏村。乃大学士谢升之子。德州(今山东德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以父荫为中书舍人。官至刑部郎中。后引疾归乡。重辉工诗,为王士祯所推重。
一卷。清陈树镛撰。陈树镛,广东番禺县人,是道光时的大学问家陈澧的高足弟子。他以班固的《汉书》为底本,旁采群籍,将史料编排整理,对某些问题进行了翔实的讨论,最后写成本书。书中对汉代官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
三十卷,首一卷,清林有席修,严思浚、林有彬等纂。林有席,字平园,号儒珍,江西分宜人,进士,官东湖知县。严思浚,字潜斋,江西分宜人,进士。林有彬,字竹溪,廪生,林有席之弟。按禹贡,荆及衡阳为荆州,东湖古
五十卷。明景皇帝朱祁钰(1428-1457)撰。朱祁钰是宣宗次子,英宗之弟,母贤妃吴氏。英宗在位封朱祁钰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英宗亲征瓦刺,郕王奉命留守北京,八月,因土木之变,败耗传京,
二卷。清吴楚(生卒年不详)撰。吴楚字小山,四川酉阳人。是书着重训释字义,每说一字,少则数百言,多则逾千言,务为详尽,而于许氏故训,颇多违词,乃是为纠正许氏说解而作。按其所说诸字,如以“帥”为“将帅”之
①二卷。清陈时恂纂修。陈时恂,江苏兴化县人。出身进士,康熙十一年(1672)任平遥知县。按平遥自昔无传,其书创修于明嘉靖间,继修于明万历初,又修于万历末,而后则阙失。此编修于康熙十二年(1673),全
一百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黄云修,林之望、汪宗沂纂。此即光绪《庐州府志》。
① 十三卷。清李符清(1751-?)撰。李符清,字仲节,号载园。广东合浦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官开州知州。此集编年而不分体。首为翁方纲、法式善、洪亮吉、张问陶、赵希璜、宋湘、冯敏昌诸人题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