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声韵转移略

声韵转移略

一卷。清顾淳撰。顾淳字震孟,又字枕渔,金匮(今江苏无锡市)人。精经史音韵之学,尚著《毛诗古音述》。是书之作,盖取古音分部而考其转移之故。其言略云:宋末平水刘渊并二百六部之韵为一百七部,而其支派脉络未尝不可寻究也。自郑庠分古音为六部,后昆山亭林先生分为十部,婺源江慎修分为十三部,金坛段懋堂分为十七部,辨析愈精,转移分合之由遂厘然可睹。入声之说,古皆依韵书次第配之,然有一字转两三音,如质质恶恶之类,偏旁谐声字如至室、意臆、慕莫、肖削之类,反多出于无入声之韵,则其说固不可信也。亭林先生于是反其说,《唐韵正》一书逐韵分解、逐字分配,然亦未免失于穿凿。不若江氏之以其音呼辨其等列,为能折其衷而无所凿也。韵书以顾氏江氏段氏三家为最,其书具在,读之可造精微,爰掇其大略于左,曰《声韵转移略》。此是书之所以由作也。此编尊江氏之说,欲用等呼之理检讨入声转移分配之脉络,以定古韵之分合,古音研究当考古审音并重而以考古为主要根据,顾淳氏欲侧重以等呼定其说,且不取戴氏阴阳对转之说,故其入声转移之说,殊难令人信服也。是书收入《枕渔韵学两种》,有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排印本。

猜你喜欢

  • 沙溪集

    二十三卷。明孙绪(1474-1547)撰。孙绪字诚甫,号沙溪,故城(今属河北省)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户部主事,曾参谋军事,颇有成效。后累官至太仆寺卿,著有《沙溪集》。此集共二十三卷,包括

  • 过庭诗话

    二卷。明刘世伟(详见《厌次琐谈》)撰。是书卷首有嘉靖丁巳(1557)阎新恩序,刘称世伟之父为宁国君冷庵翁,故所著诗话名曰“过庭”。其大旨谓“后学看诗话,当以严沧浪为准。最可恶者为惠洪《冷斋夜话》,于汉

  • 心史

    七卷。宋郑思肖(1241-1318)撰。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木穴国人、三外野人,连江(今福建)人。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宋亡后,隐居苏州,自称“三外野人”。善画兰梅,多露根,或写无根兰,都不画地坡

  • 两罍轩法帖

    二卷。清吴云辑。吴云字平斋,其藏夏、商、周三代古器甚富,有两齐侯罍,便以名其轩,著有《彝器图释》、《古印考》等书,也以“两罍轩”为名。此刻朱熹《周易本义》稿一卷,魏了翁《文向帖》真迹一卷。《周易本义》

  • 易纬稽览图

    《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据四库馆臣考证,《后汉书·樊英传》注举七纬之名,置《稽览图》于《易纬》之首。《隋志》有郑康成注《易纬》八卷,《唐志》有宋均注《易纬》九卷,均篇目不详。《宋志》有郑康成注《

  • 中庵集

    二十卷。元刘敏中(1243-1318)撰。敏中字端甫。谥文简。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历官监察御史、国子司业、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集贤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曾上疏陈十事,被采纳。此集卷一至十六文,卷

  • 袁崇焕督师事略

    一卷。清何寿谦撰。寿谦广西藤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崇焕字元素,明末广东东莞人。万历进士,崇祯初任兵部尚书,督师蓟辽,抗御后金。崇祯二年,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袁氏星夜驰援,但崇祯帝中反

  • 兰石词

    一卷。清董佑诚(1791-1823)著。董佑诚初名曾臣,字方立,江苏阳湖人,嘉靖举人,少喜文章,后肆力于律历数理与地名物之学,著有《董方立甲乙集》。董氏幼时即弃词赋之学,“于词尤不常作”(《序》),但

  • 舆识随笔

    一卷。明杨德周(生卒年不详)撰。杨德周著有《澹圃芋记》。此书杂采经史中的奇字,抄辑成帙,皆引原著,并无新意。

  • 枝语

    二卷。清孙之騄(生卒年不详)撰。孙之騄字子骏,号晴川,仁和(今江苏省滨海县)人。贡生,雍正间官庆元教谕,性情耿介,博学群书,尤专好古,著述很多,有考订类、农家类、杂史类等。著有《尚书大传》三卷、补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