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外科精义

外科精义

二卷。元齐德之(生卒年不详)撰。齐德之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曾为医学博士,任御药院外科太医。齐氏博采《内经》以后医学文献中诊治疮肿的论述,结合个人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刊于至元元年(1335),后在明代嘉靖年间收于《东垣十书》中。上卷载有外科医论三十五篇,论述疮肿痈疽诊候,明辨脉形,辨疮肿虚实浅深,辨脓、疮肿证候,以及外治法。下卷广泛收录诸家行之有效的汤、丸、散、膏、丹等一百四十五方。附有论炮制诸药和单方。齐氏此书中对疮疡的诊治和辨证论述精细,论述病因简明,理论联系实际。参考《难经》、《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及扁鹊、张仲景、华佗等名家之论,对后世外科发展影响颇大。齐氏鉴于当时某些习外科者,常单凭外症所见,不重视疮疡病的脉理变化以及治疗上偏于外治的倾向,故十分强调医理、诊脉在疡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便把二十六种脉象变化结合疡科所见作了详细的论述,构成了本书之特征。又先后阐述疡科症候,并首次把肺痿、肺疽列为外科范畴。在治疗方面包括灸法、砭嫌法、贴熁法、溻洗法、针烙法、追蚀法、内消法、托里法、止痛法等临床应用。书中所论内容全面、系统,颇有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说:“德之此书,务审病所以然,而量其阴阳强弱以施治,故于疡科之中,最为善本。”有明刻本,嘉靖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春秋详说

    ① 三十卷。家铉翁(生卒不详)撰。家铉翁字则堂,眉山(今属四川)人,宋元之际经学家。宋时以荫补官,后赐进士出身,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丞相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签名。宋亡不仕,元

  • 万远堂易蔡

    无卷数。明蔡鼎撰。鼎字无能,福建闽(今福州)人,诸生,曾佐孙高阳军幕,晚年注《易》,名曰《易蔡》。此书以上经为上篇,下经为下篇;又以上系为上篇,下系为下篇,次则说卦、序杂两篇,皆无注释。其于易卦上必颜

  • 南园诗钞

    十卷。清尤世求(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世求字会修。尤侗之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南充知县。本集分《金台草》一卷,《冰壶草》二卷,《湛华草》一卷,《怀新草》二卷,《沁雪草》二卷,《逢辰草》一卷,

  • 春秋疑年录

    一卷。清钱保塘(1833-1897)撰。保塘字铁江,一字兰坡,浙江海宁(今属浙江省)人。著作甚多,辑有《清风室丛刊》若干卷。《春秋疑年录》对春秋时人物、史事系年加以考订,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刊

  • 五礼通考

    二六二卷。清秦蕙田(1702-1764)撰。秦蕙田字树峰,号味经,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命南书房行走。官至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立朝三十年,刚介自守。其学以穷经为主,不居讲学之名。能

  • 周官禄田考

    三卷。清沈彤(1688-1745)撰。沈彤字冠云,号果堂,江苏吴江人。师从何焯。乾隆初,试博学鸿词科不遇,被邀修纂《三礼》,《大清一统志》,书成仪叙九品官,不仕归故里。学问根底深厚,通贯群经,尤精《三

  • 陆氏春秋左氏传异文辑

    一卷。清沈淑(详见《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撰。此书是他所撰《陆氏经典异文辑》诸稿中的一种,与《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等同刻于《春秋经玩》之中。其书共一卷,不录《春秋》经传原文,只掇拾陆德明《经典释文》中

  • 戴中丞遗集

    八卷。明戴暨(约1531前后在世)撰。戴暨,字时重,又作时量,号东石,浙江鄞县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四川巡抚。著有《载中丞遗集》。是集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作《东石遗稿》,

  • 东白草堂集

    四卷。明顾存仁(?-1573)撰。顾存仁,字们刚,号怀东,太原(今山西)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万历初年。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本编诗分四集,每集为一卷,各名之为:使蜀初编,系作者

  • 永清县志

    二十五篇,附文征五卷。清周震荣修,章学诚纂。周震荣,字青在,浙江嘉善人,乾隆举人,历任青阳知县、清苑县承、永清知县。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官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