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俞樾(详见《礼记郑读考》)撰。俞樾在自序中言明著作此书之意图及原因:“《仪礼》之有古今文也,胡氏承珙为作《仪礼古今文疏义》,《周礼》之有故书也,徐氏养源为作《周礼故书考》,辨别异同,有功经学。
十卷首一卷,清王暨英修,曾茂林纂。王暨英,曾任金堂县知事。曾茂林,邑人,举人。考金堂县,唐为金水县,后晋为汉城县,宋为怀安县,元为怀州,明称为金堂县,迄无更易。金堂县志创修于嘉庆知县谢维杰,同治间续于
不分卷。清刘豫师撰。书首有自序及凡例,又有其门人温怀璋、袁文焕二序。自序称“读李二曲《四书反身录》,喜其反身二字,切中时病,而所讲书理,又悉以人生日用寻常之事为言,爰仿其意,与子弟门人辈讲学,就人眼前
四卷。元陈应润撰。应润字泽云,天台(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至正年间(1341-1368)官桐江宾幕。该书即成于桐江。其书本名为《周易爻变易蕴》。大旨为义理玄妙之谈,堕于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
十二卷。明卓尔康(1570-1644)撰。尔康字去病,仁和(今浙江余杭县)人。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官至工部屯田司郎中,谪常州府检校,终于两淮盐运通判。该书内容,大体上是附会河图、洛书,推衍奇偶
一卷。附《校误补》一卷。清龚道耕撰。参见《字林补本》。是书专为校正任大椿《字林考逸》而作。其缘起是:任书有初印本,有改刻本,互有出入,而讹脱略同;钱钊(字湜江)、诸可宝(字璞斋)虽为校订,不无遗漏。龚
一卷。清范泰衡撰。是书本遵汉儒,义从宋贤,参以已见,分节陈说,推陈出新。如说“格致”,木长为格,则本末贯,贯观其达;木各为格,则本末分,分观其到。又如说“致”,《春秋》曰“致女”,致是“往”的意思;《
一卷。明史德清撰。是书无序例。诂义精确,多有胜于旧解的。其说修道之谓教,称上古之人性醇德全,无有一毫外慕,俱在大道化育之中,故不用教。及至中古,人心渐凿,知身可爱,性被物染。凡所作为不依性而依情。情则
十卷。宋李垕(?-1179年)撰。此书又名《南北史续世说》,旧题唐陇西李垕撰。前有明俞安期序,称其书出自梁溪安茂卿,以宋本翻雕,未及印行而没,后三年,安期复得焦竑藏本,更为校正成完书。又称唐宋书目不载
十卷。明董镐(生卒年不详)辑,董其昌书。董镐,字彦京,董其昌之从孙。此帖所收小楷,多为董其昌中年笔,且皆经董氏自选,尤其工秀,为董书之精品,摹刻也很严谨。此帖刻成于天启二年(1623),有明华亭董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