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拙堂集
九卷。明杨载鸣(约1551前后在世)撰。杨载鸣,字虚卿,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通政使。著有《大拙学集》。是集凡九卷。前六卷为杂文,次二卷为诗,末卷则为杂著。杨载鸣为明大臣杨士奇之裔。本书卷首称“庐陵杨载鸣”,系署古郡之名。今观其集,其诗文虽承家学,但所作多较平衍,诗文之名不显。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九卷。明杨载鸣(约1551前后在世)撰。杨载鸣,字虚卿,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通政使。著有《大拙学集》。是集凡九卷。前六卷为杂文,次二卷为诗,末卷则为杂著。杨载鸣为明大臣杨士奇之裔。本书卷首称“庐陵杨载鸣”,系署古郡之名。今观其集,其诗文虽承家学,但所作多较平衍,诗文之名不显。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见《苑洛语录》。
二卷。宋葛刚正(生卒年不详)撰。刚正字德卿,自号水云清隐,江阴(今属江苏)人,丞相葛邲之从孙。此书《宋史·艺文志》等宋元以来官私书目均未著录。其自序云:“余曩侍先君宦游通州时,四明潘侯伯恭以其先大夫昌
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一卷。清恽敬(1757-1817)撰。恽敬,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初官教习,历官富阳、新喻、瑞金等县知县,擢南昌府同知。恽敬早
一卷。清秦东来撰。秦东来字旭堂。寿阳人。作者认为,专言理而最切于用者,当首推六十四卦之大象。因此书中于每卦之后都有一“以”字,即用的意思。使用这个用字的人,或者是先王大人,或者是后与士,而更多的是君子
三十卷。《附录》一卷。清王元启(1714-1786)撰。王元启,字宋贤,号惺斋,浙江嘉兴人。乾隆进士,任福建将乐县知县三月而被诬而罢,但政绩卓然。后三十年间,十主书院之任,所成就者众。王元启为学以宋五
十八卷,首一卷。清雷铣修,王棻纂。雷铣,光绪时任青田县知县。王棻,黄严人,举人。此志为光绪二年(1876)刻本。全书为一十八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舆地志,目为沿革、星野、疆域、山水、形胜。卷二建置志,
十五卷。《附录》一卷。元陈高(1314-1366)撰。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至正十四年(1354)进士。授庆元路录事。不久即弃官去。往来于闽、浙间。二十七年(1367)浮海过山
见《御定医宗金鉴》。
四卷。清胡序(1716-?)撰。胡序字席珊,诸暨(今浙江诸暨)人。该书前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作者自序,称该书创始于己酉(1789)九月,到庚戌(1790)八月全书告成,乾隆五十六年(1791)春
二十卷。清龙启瑞撰。启瑞(1814-1858)字辑五,号翰臣,临桂(今广西临桂县)人。道光二十年(184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通政司副使、江西布政使。研精小学,尚著《尔雅经注集证》、《庄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