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学初函

天学初函

五十二卷。明李之藻(详见《宫礼乐疏》条)编。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初来中国之时,士大夫对他们的博辨之才甚为钦佩,纷纷趋附。李之藻、徐光启等更为甚者,他们一方面向利玛窦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另一方面及时将西方人所著之书翻译成中文,使之流布境内,此编便是其中之一。此编共收有西方人之著作十六种,徐、李二人之作四种分为理、器二编。理编共九种,即《西学凡》一卷,艾儒略撰。《畸人十论》二卷,利玛窦撰。《交友论》一卷,利玛窦撰。《二十五言》一卷,利玛窦撰。《天主实义》二卷,利玛窦撰。《辨学遗犊》一卷,利玛窦撰。《七克》七卷,庞迪我撰。《灵言蠡勺》二卷,(有作一卷者)毕方济口授,徐光启笔录。《职方外纪》五卷,艾儒略译、杨廷筠记。另有书称此书理编无《畸人十论》,而代之以《景教流行中国碑颂》(一卷,唐释景净撰,明李之藻跋)。器编共收有十种书,即《泰西水法》六卷,熊三拔撰、徐光启记。《浑盖通宪图说》二卷,卷首一卷,明李之藻撰。《几何原本》六卷,利玛窦译、徐光启译。《表度说》一卷,熊三拔授,周子愚、卓尔康记。《天问略》一卷,阳玛诺撰。《简平仪说》一卷,熊三拔撰、徐光启记。《同文算指前编》二卷,《通编》八卷,利玛窦授、李之藻演。《圜容较义》一卷,利玛窦授、李之藻演。《测量法义》一卷附《测量异同》一卷,利玛窦译、徐光启记。《测量异同》为徐光启撰。《勾股义》一卷,明徐光启撰。理编所收之《职方外纪》,实际上不属言理之文,因无类可归,便附于理编之末。此书之价值在于器编。《泰西水法》介绍西方取水、蓄水及其器具;《浑盖通宪图说》用图说方式介绍星盘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几何原本》介绍欧几里得几何学原理;《简平仪说》和《表度说》详细说明了简平仪的用法,并根据天文学原理说明立表测日影以定时刻的简捷方法;《同文算指前编》、《同文算指通编》介绍西方笔算方法,对我国算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圆容较义》介绍比较图形关系几何学;《测量法义》介绍陆地测量知识;《天问略》用问答和附图方式解说天象原理;《勾股义》讲述天文测量知识。这是一套介绍西方天文、数学、水利、测量等知识的科技丛书,对传播西方科学文化起了一定的作用。有明天启间刻本,共三十二册,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另有明崇祯间刻本《天学初函器编》传世。

猜你喜欢

  • 释氏切韵

    一卷。无撰人姓氏,清顾震福辑。《日本现在书目》著录日释弘演《切韵》十卷。《倭名类聚钞》卷三引《释氏切韵》云:“缬,结帛文采也。”卷五引《释氏切韵》云:“袈裟,天竺语也。此云无垢衣,又云功德衣。”卷九引

  • 星命总括

    三卷。辽耶律纯撰。耶律纯其人不详,亦不知是否实有其人。古代术数家认为人的命运常同星宿的位置及运行有关,故将人的出生年月日时配以天干地支成八字,按天星运数,附会人事,推算人的命运,称为星命。本书即为专讲

  • 依归草初刻

    十卷。《二刻》。二卷。《遗文》,一卷。清张符骧(1663-1727)撰。张符骧字良御,号海房。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康熙进士。官庶吉士,太史。学识渊博,对诗学功力尤深。生平笃信程朱学说。著有《依归草》

  • 通德遗书所见录十八种

    七十二卷。清孔广林(详见《孔氏说经五种》)辑。汉代经学,首推郑玄。玄学问渊博,博通群书。潜心经籍注释,兼采今古文,融会各家之说,为西汉传注家中最有权威者,世称“郑学”。所著《毛诗笺》、《周礼注》、《仪

  • 补计然子

    一卷。明末清初董汉策(生卒年不详)撰。董汉策字帷儒,号芝筠,又号苏庵,康熙间举贤良方正,官道员。著有《褓文杂著》、《补计然子》、《揽胜文集》、《帚园集》等。此书成于崇祯十五年(1642),杂取《左传》

  • 七经小传

    三卷。宋刘敞(详见《春秋传》)撰。此书为其杂论经义之语,因涉及《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传》、《论语》七部经书而得名。刘敞认为以上七经存在多处别字、脱简、遗文或倒句,根据

  • 嘉隆两朝闻见纪

    十二卷。明沈越撰。越字中甫,又字韩峰,明南京锦衣卫人。嘉靖进士。授罗田知县,改平江。后任山东道御史,谪开州通判。历卫辉推官,德安同知。著有《嘉隆两朝闻见纪》、《麓村诗》、《草新亭漫稿》。越因薛应麟《宪

  • 中国古音学

    二十章。张世禄著。张世禄(1902- )字福崇,浙江浦江入。1926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后任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校教授。于文字、音韵、训诂及现代汉语、普通语言学等均有深入研究。尚著《中国音韵学史

  • 周易互体徵

    一卷。清俞樾撰。作者认为《易》有互体乃先秦古法。《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之筮云:“风为天于土上,山也”。其注为“自二至四有艮象,艮为山”。可知在孔子之前已有互体之说。此书从周易三十卦中取三十八爻论证互

  • 春秋左传正义

    六十卷。唐孔颖达(详见《周易正义》)撰。唐太宗贞观初年,敕令颜师古正定五经文字,后“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五经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