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

二百卷。乐史撰。乐史(930-1007),字子正,宋抚州宜黄(今属江西省)人。初为平原主簿,太平兴国五年(980)举进士,历著作郎,知陵、黄、商等州,分司西京,改判留司御史台。著述颇为丰富,传世有《广卓异记》二十卷、《太平寰宇记》二百卷等。“太平”,是指北宋太宗太平兴国这一年号。此时,北宋灭掉北汉,最终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版图大致确定。适应北宋统一的政治形势,乐史乃合舆图所隶,考寻始末,条分细缕,著成此书。乐史承继并发展了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编纂体例,分道、州军、县三级,以州军为单元,依次记叙州(军)沿革、领县多少、州境、四至八到、户数、风俗、人物、土产以及所领各县的建置原委、名胜古迹等。其中户口一项,以太平兴国与唐开元相比较。其山川、古迹、要塞等,均与《元和郡县图志》同。唯其风俗、人物两项,为《元和郡县图志》所无,是其新创。至此,地理之书体例详备、大定。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时,陇右道已为吐蕃所占,但李吉甫仍以陇右道入其书。此时,幽云十六州尚为辽所占据,乐史亦效法李吉甫,将幽、云十六州著入《太平寰宇记》中。该书原为二百卷,至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只存一百九十三卷,中缺第一百一十三至一百一十九等七卷。乾嘉时期,江西万氏及乐家祠堂刊行该书,又缺第四卷。光绪十八年(1892),杨守敬随黎庶昌出使日本,发现该书残本,内有第一百一十三至一百一十八卷,借得抄出,一百一十四卷缺后半。后黎庶昌刊行《古逸丛书》,又影印自日本所得《太平寰宇记残六卷》。合两种刊本,共得一百九十七卷多,仅缺第四卷、第一百一十九卷与第一百一十四卷后半。其后,又有陈兰森辑《太平寰宇记补阙》七卷,陈运溶辑《太平寰宇记拾遗》七卷与《太平寰宇记辨伪》六卷等。目前,尚缺一个较完备的整理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左传分类赋

    四卷。清夏大观撰,夏大鼎注。大观、大鼎都是湘潭(今属湖南省)人。大观曾将《左传》中的事类撰成对偶,按韵作赋,便于读者诵记。大鼎则在每一事类之下,详加笺注。该书有清咸丰元年(1851)海清楼刻本。

  • 转注绪言

    二卷。清万光泰撰。万氏生平著述,见《说文凝锦录》。是编于六书之中专论转注一书。万氏对各家转注之说,如戴侗、周伯琦的形转说,赵古则、王应电的声转说,郑樵、赵宦光的义转说,皆不取,独抒己见。然于转注所以别

  • 泰卦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1)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 火器图

    一卷。明顾斌撰。顾斌字质夫,晋江(今属福建泉州)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七年(1609)举人,官广东信宜县知县,调蜀府左长史。此书所言为军中火攻之具,其制甚详。《四库提要》谓“大抵斌以意造之”。又云如

  • 周易乾凿度

    《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周易乾凿度》有郑康成注与《乾坤凿度》本二书。晁公武一并指为仓颉修古籀文,误并为一本。《永乐大典》便合加标目。考之《宋志》,有郑康成注《易乾凿度》三卷,但不及《乾坤凿度》

  • 说唐演义后传

    五十五回。题“鸳湖渔叟校订”,与《说唐演义全传》同一作者,未确知是何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唐太宗年间罗通征北番和薛仁贵征高丽两个主要中心故事。简称《说唐后传》。前十四回写罗通征北:李世民拜秦琼为帅征

  • 冷斋夜话

    十卷。北宋惠洪(1071-1128)撰。惠洪,一作慧洪,字觉范,一说号觉范,后改名德洪,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元祐四年(1089),试经于汴京天王寺,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从徙洪州

  • 寻乐编

    一卷。明毛元淳(生卒年不详)撰。毛元淳,字还朴,一字婴中,松阳(今浙江省遂昌县)人。崇祯六年(1633)贡生。此书是毛元淳所撰之语录。自序中说:“慕周茂叔寻孔、颜乐处,遇会心辄便记录,故以寻乐名编。”

  • 九经字样

    一卷。唐唐玄度(生卒年不详)撰。玄度为文宗开成间(836-840)翰林待诏,据《唐会要》云:“太和七年(834)二月,敕唐玄度覆定石经字体。十二月,敕于国子监讲论堂两廊,创立石九经。”玄度《九经字样》

  • 集仙传

    十五卷。无名氏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录《集仙传》十二卷,题“曾慥撰”,称其书记述岑道愿以下一百六十二人,今《说郛》中载有其文,虽非完帙,但可知与此本《集仙传》体例迥别,说明此本《集仙传》非曾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