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对稿
十二卷。明张孚敬撰。(见《谕对录》)。在《谕对录》中备载世宗密谕及当时奏草,共三十四卷。《奏对稿》为万历中巡按浙江御史杨鹤所选,共二十一卷,比原集减少了三分之一,在第十二卷附刻了序文十九篇,大概是删繁举要,以便流传。
十二卷。明张孚敬撰。(见《谕对录》)。在《谕对录》中备载世宗密谕及当时奏草,共三十四卷。《奏对稿》为万历中巡按浙江御史杨鹤所选,共二十一卷,比原集减少了三分之一,在第十二卷附刻了序文十九篇,大概是删繁举要,以便流传。
①清王又旦修,朱士尊、向大观纂。王又旦,字幼华,陕西郃阳人,进士,官潜江知县。朱士尊,字伟臣,一字石户,晚年华农老人,本县人。向大观,字望湄,号迈舫,本县人,进士,官怀远知县。按潜江,汉为江陵县地,宋
四卷。清蒋传奎(约1917前后在世)撰。蒋传奎字斗南,湖南湘潭人,生卒年未详。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邮传部主事。入民国,改交通部佥事。是集为传奎卒后其子沅搜辑遗稿编辑。卷一卷二为古今体诗。卷
十四卷。明刘黄裳(1529-1595)撰。黄裳,字玄子,光州(河南黄川)人,重庆守刘绘之子。黄裳工诗善文,且熟知兵事。万历十四年(1596)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兵部员外郎。倭犯朝鲜,以知兵见推,赞画宋
一卷。宋莫君陈撰。生卒年不详。莫君陈,湖州(今浙江)人。生平仕履情况不详。书中称授知婺州朝辞,有札子权刑部郎中,则曾以朝官典郡。其书所记皆当时杂事,篇数极少,而且缮写错误和脱漏之处较多,无法卒读。《四
二卷。清刘士毅撰。士毅,枣强(今河北枣强)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该书作于清雍正辛亥(1731),成于乾隆乙丑(1745)。自序说,孔子据国史而作《春秋》,书中哪些是国史旧文,哪些是孔子的新例,只有
四卷。清梅文鼎(详见《历算全书》)撰。《几何补编》是一部论述正多面体和半正多面体性质和计算的著作,写于1692年。书前梅文鼎自序说:“壬申(1692)春月,偶见馆童屈篾为灯,诧其为有法之形,乃复取《测
八卷。元张光祖(生卒年不详)编。张光祖生平事迹不详。惟有此书卷首大德癸卯(1303)陈普序,称其字绍先,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大德五年(1301)为泉州推官。又有大德甲辰(1305)熊禾序,称张光
八卷。明李濂(1488~1523)撰。李濂,字川父,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祥符乡贤传》记载祥符县明代人物,《祥符县志》所载人物仅有名氏,其生平事迹
四卷。不著撰人姓名。其书分叙吏、叙户、叙礼、叙经。书目似不全,六曹只列其三,四部又只列其一。似未完之书。
八卷。杨毓秀撰。杨毓秀,字子坚,诸生,终身不仕。师从龚九曾、王螺州二人同学,龚、王与左宗棠过从甚密,左宗棠与二人时有书信往还谘商。杨毓秀遂据三人往来书牍,访求事实,撰为《平定陕西回匪志》二卷、《平定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