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孙子

孙子

一卷。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此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生卒年不详,约与孔子同时代。孙武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相传孙武为吴王训练宫中美人,吴王以知其善用兵,任为将军。孙武帮助吴王经国治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明载《孙子》十三篇,然《汉书·艺文志》谓“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张守节《史记正义》以十三篇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唐杜牧亦谓此书本十万言,曹操删削成一卷。《四库提要》不同意这种观点,云“牧之言固未可以为据也。”今多数学者认为,《孙子》十三篇为本文,至汉成帝时,任宏校次兵书,定为八十二篇,图九卷,乃后人附益而成。东汉末曹操删去附益部分,专为“十三篇”作注,才恢复了《孙子》的本来面目,附益部分和图渐渐亡佚。这从山东银雀山汉墓竹简和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汉墓木简发现,可以为证。此书自流传以来从未有人怀疑过,但唐宋以来,渐开疑端。如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孙武事吴阖庐,而不见于《左氏传》,未知其果何时人也?”清初全祖望因循前人叶适说:“故水心疑吴原未尝有此人,而其书其事皆纵横家之所伪为者。”(《鲒埼亭集·孙武子论》)此余绪延至近世,许多学者定其为伪书,如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正》、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等。或以为其人即齐之孙膑,日人斋藤拙堂《孙子辨》也持此说,谓孙武、孙膑乃是一人。诸说纷纭,莫衷一是。直至1972年山东银雀山一号汉墓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聚讼一千多年的案子,才一朝得释。《孙子》一书,也称《孙子兵法》、《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等等。今传世的有二个版本源流,一为传世的文献系统,一为出土竹木简系统。传世本《孙子》十三篇,或著录一卷,或著录三卷,或著录十三卷,但内容不变。全书约五千九百字,十三篇篇名依次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一书词约意丰,内容博大精深,富有哲理。如“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计篇》)。“兵贵胜,不贵久”,“因粮于敌”(《作战篇》)。“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谋攻》)。“避实击虚”、“攻其必救”(《虚实篇》)。这些用兵原则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称道、继承。宋代元丰年间,朝廷下诏校定《孙子》、《吴子》等七书,号为《武经七书》,颁于学官,《孙子》被列为“七书”之首。孙武被誉为“兵圣”,《孙子》则被称为“兵学鼻祖”,丝毫不足怪。《孙子》不但在中国军事史上,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早在唐代就已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译本。此书现存最早的版本为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本(残简)。经银雀山汉简专家整理小组整理,于197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南宋孝宗、光宗年间的《武经七书》本和宁宗年间的《十一家注孙子》本。宋刊《武经七书》现藏日本静嘉堂。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采用中华学艺社借照静嘉堂藏本胶片影印出版了《续古逸丛书》,国内通行本多据此翻印。宋刊《十一家注孙子》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至于明清以来以至近世的各种版本,举不胜举,从略。《孙子》一书的注解,以曹操注为最先。此后注家蜂起,代不乏人。据有人统计,中国历代注解批校《孙子》者有二百一十家,各种版本近四百种(许保林《中国兵书通览》)。旧注较佳者有《孙子十家注》(清孙星衍校)。宋施子美《孙子讲义》(载《武经七书讲义》中)、明刘寅《孙子直解》(载《武经七书直解》中)、明赵本学《孙子书校解引类》、清朱墉《武经七书汇解·孙子》、清夏振翼《武经体注大全会解·孙子》。近人负有盛名的校注本有郭化若《孙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杨炳安《孙子会笺》(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吴九龙等《孙子校释》(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一卷。晋孙绰(详见《论语集解》)撰,清马国翰辑。隋唐志道家类都著录孙绰撰《孙子》十二卷,有些书引用其说常作孙绰子,是为了别于战国时孙武子。孙绰所撰之书,早已亡佚,清马国翰辑得二十余节,作为一卷。其后黄以周叙谓“国翰所辑,脱漏孔多。”所以重收“凡三十有二事”,可惜未见其辑本。黄以周又说孙绰书中有道家言,有儒家言,有名家言,认为孙绰所学杂而又杂。然而六朝学风,玄儒并茂,刑名源于道德,所以道内而名外,源流显明,也不足为怪。且今本《孙子》,转引辑录,不知经多少人之手,已非原貌。所以马国翰所辑,黄以周补述,只可作为参考,不可以为凭据。现存《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猜你喜欢

  • 楚辞疏

    ①十九卷。附《读楚辞语》一卷。《楚辞杂论》一卷。明陆时雍(生卒年不详)撰。陆时雍,字昭仲,浙江桐乡人。崇祯六年(1633)贡生。著有《楚辞疏》、《诗镜》等。此集共19卷。卷首有唐世济、周拱辰、张炜如序

  • 清风亭稿

    八卷。明童轩(1425-1498)撰。童轩,字士昂,鄱阳(今属江西)人。景泰二年(1415)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历任寿昌知县、云南提学佥事。成化初,以右副都御史总制松潘军务,后又进南礼部尚书。著有

  • 魏桓范

    见《世要论》。

  • 南阳张延绶别传

    一卷。五代河西张球撰。球字景球,又字行球,敦煌人,官至节度使判官。此传称延绶字绅,光启三年(887年)宠授左千牛,兼御史中丞。按敦煌残卷,别有张球所撰《张淮深墓志铭》,称淮深字禄伯,有六子,延寿排次第

  • 经子法语

    二十四卷。南宋洪迈撰。洪迈生平事迹详见《史记法语》。洪迈兄弟并以词科起家,此书即摘取经书、子书新颖字句以备科举考试之用者。分《易经》一卷,《书经》二卷,《诗经》三卷,《周礼》二卷,《礼记》四卷,《仪礼

  • 潘丰豫庄本书

    见《丰豫庄本书》。

  • 劝学

    二曰: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 淮海集

    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宋秦观(1049-1100)撰。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为临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由苏轼荐为太学博士,

  • 音韵正讹

    四卷。清孙耀撰,同郡吴思本订。耀字廷灿,安徽宣城人。是书按四声析为四卷,以六十五韵为目,平声凡二十九韵,曰天韩元蓝班林阴紬忧胡夫王刚洪公何梭痴畀齐梅姚萧怀皆沙麻蛇遮;上声凡十五韵,曰雨两李鬼草井孔雅扯

  • 三才藻异

    三十三卷。清屠粹忠(生卒年不详)撰。屠粹忠号芝岩,定海(今浙江镇海县)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此书采取故实可备题咏者,分类标题。其目上万,各以四言二韵概括。其为蒙求之学。然而自序谓历二十四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