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孙溪朱氏经学丛书十三种

孙溪朱氏经学丛书十三种

三十八卷。清朱记荣编。朱记荣,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南北朝时,经学分成南学和北学。隋唐统一后,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加之南北经学的不同对科举取士多有不便,欲将异说纷纭的经义统一起来,便召见国子监祭酒孔颖达撰订《五经正义》,颁行全国。这就是我国经学史上最早的经学总集。到了宋代,则有朱熹的《四书集注》,自此编定经学集子的风气便开始盛行。至清代,则有纳兰性德,搜集唐宋元明说经之书中罕见者,刊为《通志堂经解》一千八百余卷。后钱仪吉出示所藏之书,并搜录宋元以来诸家解经之书,补刊《通志堂经解》未收之书,名曰《经苑》。另有张金吾出其家中藏书,并广泛搜集群籍,今古并蓄,采宋元以来经说八十余种,手定《诒经堂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六卷,以补《通志堂经解》之缺。至嘉庆、道光间,阮元任湖广总督之时,在广州创立“学海堂书院”,网罗清代经学家的著述,汇刻《学海堂经解》、《皇清经解》等。自嘉道至光绪间,其间近百年,经学家辈出,著述丰富,若不将他们的著作搜集起来,进行刊刻,就有散佚的可能。同治年间,浙江的戴望、俞樾商定续刻《经解》目录,此时曾国藩任两江总督,奏请刻印此书。但不久,曾国藩去世,此事便搁置下来。至光绪乙酉年(1885年),王先谦任江苏学政,设南菁书局,仿阮元《皇清经解》的体例。编刊《皇清经解续编》一千四百三十卷。朱记荣之书,在王先谦刊刻《皇清经解续编》之前,多收集清代以前没有刊刻的解经之书,以及近人的字学佚书。如宋赵德的《诗辨说》也刻入此书。另外还刻入了清代罕见之书,如冯登府的《十三经诂答问》就是用原稿刊刻的。可见此书的刊刻,保存了不少散佚在民间的经学书籍。它虽然不如《皇清经解续编》内容详备,但是在私人辑书中,也算是难能可贵,不可多得之书。目录:清李富孙辑、朱记荣校刊《李氏易解剩义》三卷,清宋咸熙辑《古易音训》二卷,清丁晏撰《尚书余论》一卷,宋赵德撰《诗辨说》一卷,清诸锦撰《飨礼补亡》一卷,清陈奂撰《公羊逸礼考征》一卷,清沈涛撰《论语孔注辨伪》二卷,清施彦士辑《读孟质疑》二卷,清任兆麟撰《孟子时事略》一卷,清庄述祖撰《弟子职集解》一卷,清惠栋撰《九经古义》十六卷,清冯登府撰《十三经诂答问》六卷,清陈倬撰《经笔记》一卷,有清光绪间江苏吴县朱氏家塾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茗香堂史论

    四卷,清彭孙贻撰。彭孙贻字仲谋,一字羿仁,海盐(今属江苏省)人。明末贡生,入清后决意不出仕,学问宏深奥衍,对天文历算尤为精通。他的诗作为王士祯所赏识,七言律诗仿效陆游,著有《茗斋集》、《五言妙境》、《

  • 读易义例

    一卷。清汪德钺撰。此书为读易义例,凡六十五条,其中有与义例无关者。所举义例均不注明某卦,令人不知其所指。谓易有全取象为一物者,易大象传多有与彖爻之义不类者。又谓易有二卦合体相似而名不同者,有二卦颠倒而

  • 颐山诗稿

    十卷。明吴仕撰。吴仕字克学,号颐山,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此编共诗三卷,文七卷,皆意境平淡,不耐回寻。有黄登贤家藏本。

  • 瓯北诗钞

    二十卷。清赵翼(1727-1814)撰。赵翼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后辞官家居,主讲安定书院,专

  • 太平县志

    ①八卷。清张学都纂修。张学都字慢亭,顺天府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贡生,康熙五十五年(1716)任太平知县。按太平县志创修于明初,嘉靖四十五年(1566)知县罗潮,取旧志增订为十卷,万历十一年(14

  • 几何论约

    七卷。清杜知耕(详见《数学钥》)撰。自1607年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前六卷《几何原本》刊行以来,因其图、解、论、系条文众多,阅读甚有不便,杜知耕为推广此书,弘扬欧氏方法,使其简而能明,约而能该,故“摘其

  • 虞美人

    玉钩鸾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云屏冷落画堂空,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 穿帘燕子低飞去,拂镜尘鸾舞。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

  • 闻喜县志

    ①七卷。清苏本眉修,王体言纂。苏本眉字剑浦,山东济南人,顺治初年由平阳府通判署闻喜县知县。王体言,邑人。按闻喜晋为宗邑,自董孤操觚以来,山川土田,风习物采,无不以望国著。其间人物文献之盛兴,亦非他邑可

  • 甬东山人稿

    七卷。明吕时(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吕时,一名时臣,字仲文,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吕时曾游历齐梁燕赵故国,曾寄食于衡王、沈王诸邸,当时谓之山人。时年六十,即治生圹于句章之夕阳里。自撰墓

  • 秕言

    四卷。明郑明选(生卒年不详)撰。郑明选,字侯升,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一作侯官(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南京刑科给事中。移疾归卒,著有《秕言》等。此书共四卷,皆为考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