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乐集

安乐集

二卷。唐代释道绰(562-645)撰。道绰,俗姓卫,并州(今山西省太原)汶水人。十四岁出家入寺,用功尤为刻苦,学法尤为勤奋。对《大涅槃经》特别有研究,曾开讲二十四遍。他继承北魏昙鸾一系净土思想,又从蒙山开化寺慧瓒禅师讲究空理,对禅学有很深的造诣。他住玄中寺时,舍其《涅槃》讲说,修习净土行业,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观想礼拜,精勤不断。先后为信众开讲《观无量寿经》约二百遍,讲经散席,大众欢喜赞叹,念佛的声音响彻林谷。因玄中寺属西河汶水之地,故后人称道绰为“西河禅师”。(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第396页)经他热心弘化,善导广劝道俗信众念阿弥陀佛名,遂使当时晋阳、太原、汶水三县七岁以上的男女人人都会念称阿弥陀佛的名号。由于他的博学,更由于他对佛法的执著研习,遂使他成为唐代净土教的一位受人敬仰的高僧。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曾驱车专程来到玄中寺访问道绰,为文德皇后祈愿。道绰净土学的主要特色,是重视经证。主张教法应该和时机相应,以菩提心为其根本,以念佛三昧为其要行。在他感召下涌现出不少净土法门高僧、如善导、道抚、僧衍、尼大明月等僧人。道绰的著作,现存的有《安乐集》上下二卷,亦称《净土论》。此书共分十二大门,每门有一番至九番料简,共三十八番料简,皆引经论劝信往生。集内引文共五十六部,其中经四十四部,律一部,论八部,释三部。第一大门中有九番料简,主要说明净土法门易修易证应时应机而广劝修学;说明以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为宗,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之王。说明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报身报土,上至菩萨下至凡夫俗子都可往生。第二大门有三番料简,主要说明凡要往生净土的人,须先发菩提心,批评大乘中人的偏执异见。第三大门有四番料简,主要是教相判释并显示全书正旨。第四大门有三番料简,以中国高僧行净土法门为示范,说明习此门的种种好处。第五大门有四番料简,说明难行道、易行道的区别和修习方法。第六大门有三番料简,主要说明十方净土惟安乐世界最为殊胜,劝人立志求往,机会莫错过。第七大门有两番料简,主要说明此土的厄缚和彼土的解脱,劝修净土。第八大门有三番料简,主要引证比较,劝人舍此土,求往生。第九大门有两番料简,主要说明弥陀净土有善无恶、有乐无苦,寿命长远不可思议。第十大门有两番料简,引经证明西方净土不可思议,劝人回向西方以成大益。第十一大门有两番料简,劝一切众生依善知识作向西意,并说明净土受生的殊胜。第十二大门有一番料简,以《十往生经》为证,劝人往生西方,并作颂总结,以功德回向一切。本书彰显自宗的学术思想集中表现在:第一、圣净二门思想,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由于找不到圣道、净土二种胜法,才生死轮回终不可解。第二、十念成就,即讲一个人十念相续称佛名字,一定往生之理。第三、末法思想,即指西方净土是佛法被灭后的唯一出路。早打算,早修持,早到达,早得益。否则,前途未卜,凶多吉少。此书在唐代中叶传入日本,因此在海内外均有很大影响,也是研习净土宗的重要资料。现见载版本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圣证论

    ① 一卷。魏王肃(195-256)撰,王谟(约公元1790年前后在世)辑。王肃字子雍,东海(今山东郯城西)人,王郎之子,司马昭岳父,三国时魏著名经学家。历任散骑黄门侍郎、议郎、侍中等职,官至中领军,加

  • 礼记训纂

    四十九卷。清朱彬(1753-1834)撰。朱彬,字武曹,号郁甫,江苏宝应(今江苏宝应县)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少与刘台拱齐名。性方正,人不敢以私心求之。家居,财足以自给,而常周济乡亲百姓,从

  • 明史杂咏

    四卷。清严遂成(1694-?)撰。严遂成,字崧瞻,一作松占,号海珊,乌程(今浙江吴兴)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父去世归乡。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因母丧归。后历雄州知

  • 篁墩先生文粹

    二十五卷。明程敏政(1445-1499)撰。程敏政,字克勤,安徽休宁人。十岁以神童荐,英宗召试,即日赋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援笔立就,文采粲然,诏读书于翰林院。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编修,

  • 四声切韵表补正

    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汪曰桢撰。曰桢(1813-1881)字刚木,号谢城,又号薪甫,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官会稽县教谕,光绪七年(1881年)卒于官,年六十九。精史学、数

  • 洛阳伽蓝记合校本

    五卷,附序跋一卷,集证一卷,本文一卷。清张宗祥编校。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旧仅有明刊本,《四库总目提要》据刘知几《史通补注》录。杨衒之原书自有注,顾广圻从而和之,欲依《水经注》例,为之厘析。此后吴若准、

  • 补纂仁寿县原志

    六卷末一卷,清翁植、杨作霖修,陈韶湘纂。杨作霖,遵义人,曾任仁寿县知县。陈韶湘,邑人,举人。仁寿县志,自道光县令马百龄重修后,同治县孝廉马伯枚复别新旧志。兹篇则为光绪县令翁植嘱陈韶湘所纂,然事未竟而翁

  • 竹香诗集

    四卷。清席鏊(约1744年前后在世)撰。席鏊字景溪,常熟(今江苏省常熟)人,吴伟业之外孙,生卒年均不详。雍正七年(1729)举人,官内阁中书,工诗,对诗法颇有见地。此集有诗三百余首,乃其友杭世骏所删。

  • 省括编

    二十三卷。明姚文蔚(详见《周易旁注会通》条)撰。此书采史传中先机应变之迹,自春秋至元朝,总汇为一书,共二十三卷,分言、事、兵为三类。编名“省括”,盖取“太甲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之”之意。间亦有论断

  • 明百家小说

    一名《明人百家小说》、一百零九卷。旧本题明沈廷松(生卒年不详)编。沈廷松,号石闾,生平事迹不详。《四库总目提要》称“前有自序,题甲戌小寒日,当为崇祯七年。而其书乃全与国朝陶珽《续说郛》同,盖坊贾以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