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宋文鉴

宋文鉴

原名《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宋吕祖谦(1137-1181)编。吕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州治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和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为学主“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开浙东学派先声。曾邀集鹅湖之会,企图调和朱(熹)陆(九渊)关于哲学思想的争执。散文笔锋犀利。著有《东莱集》、《吕氏家塾读书记》、《东莱左传驳议》等。编有《古文关键》等。案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称临安书坊有所谓《圣宋文海》者,为江钿所编。孝宗得之,命本内府校正刻版。周必大言其去取差谬,遂命吕祖谦校正。于是尽取秘府及士大夫所藏诸家文集,旁采传记他书,悉行编类汇成此书。是书又称有近臣密启,所载臣僚奏议有诋及祖宗政事者,不可示后世。乃命直院崔敦诗更定,增损去留凡数十篇。然讫不果刻。此本不著为吕祖谦原本,或疑敦诗改本。但《朱子语录》称文鉴收蜀人吕陶论制服一篇,为敦诗所删。此本六十一卷中仍有此篇,则非敦诗改本无疑。商辂序称当时临安府及书肆皆有版,与李心传所记亦不合。盖官未刻而其后坊间私刻,故仍从原本。吕祖谦之为此书,当时颇铄于众口。张端义《贵耳集》称东莱修《文鉴》成,独进一本,满朝皆未得见,惟大珰甘昺有之。公论颇不与。得旨除直秘阁,为中书陈骙所驳,载于陈之行状。《朝野杂记》又引《孝宗实录》,称吕祖谦编《文鉴》,有通经而不能文词者,亦表奏厕其间,以自矜党同伐异之功。缙绅公论皆嫉之。又载张栻时在江陵,与朱子书曰:伯恭好敝精神于间文字中,何补于治道,何补于后学。承当编此种文字,亦非所以成君德也。而《朱子语录》记其选录五例,亦微论其去取有未当。陈振孙《书录解题》记朱子晚年语学者曰:此书编次,篇篇有意,其所载奏议,亦系当时政治大节。祖宗二百年规模与后来中变之意,尽在其间,非选粹比也。是书分为赋、诗、策、记、诰等六十一类。卷一至卷十一,收赋八十余篇。卷十二至卷三十,收各体诗一千零二十首。卷三十一至卷一百五十,收文一千四百多篇。所收作家共二百余人。有《四部丛刊》影宋端平重刻嘉泰本,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惠民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倭什布修,刘长灵纂。倭什布字乔庵,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惠民知县。刘长灵,全州人,进士出身。倭什布掌惠民后,设局修志,采之故家藏简,咨之父老见闻,考核取信,摭拾以成

  • 仪礼丧服马王注

    一卷。汉马融(79-166)、魏王肃(195-256)撰,清臧庸(1767-1811)辑。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号拜经,江苏武进县(今江苏省南部)人。师事卢文弨,并从钱大昕、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曾馆浙江巡

  • 图注王叔和脉诀

    见《图注脉诀》。

  • 愙斋尺牍

    不分卷。清吴大澂撰。吴大澂,详见《恒轩所见吉金录》条。此书为吴大澂论述金石的有关书信,计三十多件。书信大多不具年代,只具月日。惟自兴安至商州道中所寄之书,署甲戌仲冬(1874)。还有自东边所寄一信,内

  • 付大士集

    四卷。唐代进士楼颖(497-570)辑。楼颖,今浙江义乌县人。《付大士集》一书,原书名为《善慧大士语录》,楼颖辑定为八卷。宋绍兴十三年(1143)浙东安抚使楼炽删定为四卷。楼颖所作《付大士集》一书,是

  • 所愿学斋书钞

    六种。清沈梦兰(生卒年不详)编。沈梦兰字古春,乌程(今属浙江省吴兴县)人。沈氏博通诸经,尤深于《周礼》。所收六种为《周易学》、《毛诗学》、《尚书学》、《周礼学》、《孟子学》、《五省沟洫图说》。其中《五

  • 陶渊明年谱

    一卷。梁启超撰。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自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曾与康有为等人倡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摒弃政治生涯,专事著述讲学,著有《饮冰室全集》、《清代学术概论》、

  • 独醉亭集

    三卷。明史谨撰。史谨,字公敏,一作公谨,自号吴门野樵,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史谨少从倪赞、高启游,善丹青、能诗文。洪武初以事谪居云南。后洪武三十一年(1398)经王学士推荐为应天府(今南京)推官,不

  • 周易补疏

    二卷。清焦循撰。焦氏精研易学,多所创见。其以王弼之学,虽尚空谈,而以六书通假来解经,尚未远于马郑诸家。此书系为订正孔颖达《周易正义》之舛漏。颇能补孔氏正义之失,有参考价值。其自序称“弼或可由一隙贯通”

  • 毛诗名物图说

    清徐鼎撰。鼎字实夫,号雪樵,江苏吴县(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有作者自序。书前发凡曰:“诗之为教,自兴观群怨,君父外终之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故不辨名,胡知是义?不见物,胡知是名?”故此书首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