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子章句

屈子章句

七卷。清刘梦鹏(详见《春秋义解》)撰。该书又称《屈子楚辞章句》,《四库存目》称《楚辞章句》,误。卷首有谢锡位乾隆五十四年(1789)序,作者乾隆二十五年(1760)序,另附《屈子纪略》一篇。正文七卷,卷一《离骚》,卷二《九歌》(刘氏删去《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之名,称《湘君前后篇》、《司命前后篇》,并将《东君》移至《东皇太一》之后),卷三《卜居》,卷四《天问》,卷五《招魂》,卷六《哀郢》九章(主要为今《九章》篇章,但删《怀沙》,补《远游》,并删各篇标题,以为都是哀郢之词、故称《哀郢》九章,以第一章、第二章……标识),卷七《怀沙》,包括《渔父》、《怀沙》,标题《怀沙》,删去渔父歌,增入《史记·屈原列传》“乃作《怀沙》之赋,其辞曰”九字。以为《大招》与《离骚》诸篇不相类,不是屈原作品,弃而不录。此书可取之处是: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研究方法。在自序中说:“不逆其志,其人不可得而知也。不论其世,其志不可得而逆也。”卷首附《屈子纪略》,意在说明屈原的生平行迹,并依据写作背景,将屈原诗作系以刘氏推定的具体年代,使读者对屈原思想、作品内容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刘氏考定的屈原生平、行迹与诸家之说多有不同,只能姑备一说。二、对每篇诗作的分析,注重整体把握。每篇均有总论,再分段注解,对章旨节义都有归纳,各篇脉络清晰,便于读者对每篇诗作的总体深入理解。三、具体注文,多有可取。如注《天问》“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刘氏引《竹书纪年》、《山海经》、《左传》指出,“该”为殷先祖王亥,“有扈”是“有易”之误,为传说中古国名。王亥败于有易,有易人因辱他,令其放牧牛羊。此解颇准确。王国维依据出土的甲骨文辞,进一步论证其说的正确。将《离骚》乱辞中“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解为并非自尽,而是表示以身殉国之意,也较通达。此书不足之处是:随意变易屈原作品篇次,合并篇章,更改篇名,是强古人以就己意的作法,加上又未申明充足理由,实不足取。对《九歌》各篇主旨概括,未必符合原旨,如称《湘君》是告语同志待时后图,《河伯》是伤寂寥等。又以赋、比、兴点评《九歌》各篇,也难以概括其艺术特点。在校文字异同上,参考多种底本,比较详细,但不注某字出某书,显得依据无力,且欠严谨。版本有乾隆五十四年(1789)藜青堂刊本,姜亮夫藏。嘉庆五年(1800)藜青堂刊本。

猜你喜欢

  • 大司马张海虹先生集

    十七卷。明张五典(?-1625)撰。张五典,字和衷,号海虹,山西沁水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著有《大司马张海虹先生集》。是集凡十七卷。包括疏十篇,议四篇,论一篇,古今体诗一百零一篇,启三十一篇

  • 春秋衷要

    六卷。清李式谷(详见《易经衷要》)撰。式谷深于经学,撰有《五经衷要》七十二卷,该书是其中的一种。第一卷为隐公、桓公,第二卷为庄公、闵公,第三卷为僖公、文公,第四卷为宣公、成公,第五卷为襄公,第六卷为昭

  • 涧于诗集

    四卷。清张佩纶(1848-1903)撰。生平见《涧于文集》条。诗集由其遗孤张志潜校订,民国初年刊行,前有陈宝琛序。张佩纶夙心在经邦济世,但不甚致力于诗。不过,其谪戍边远,多故国飘零之感,而皆以诗鸣。其

  • 易学赘言

    二卷。清谢珍撰。谢珍字宝斋又字瑞周。江苏武进人。此书纯以宋人义理易说为宗。于其述说之后则采先儒旧说,但不注明出处。如“乾起坎而终于离,坤起离而终于坎,离坎者阴阳之府,故曰大明终此”。这原是荀爽《释乾彖

  • 蓉川集

    七卷。明齐之鸾(1483~1534)撰。齐之鸾,字瑞卿,号蓉川,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改庶吉士,授刑部给事中,迁兵部左给事中,后历山东副使、河南按察使。著有《蓉川集》。是集凡

  • 吴子

    一卷。吴起(?-前381年)撰。吴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他“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后来齐攻鲁,因吴起妻为齐女而被鲁人疑忌,起乃杀

  • 古今释疑

    十八卷。清方中履(生卒年不详)撰。中履字素北,方以智之子,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此书皆为考证之文,每部分标题即为作者的主要论点。一至三卷论经籍,四至九卷论礼制,十卷论氏族姓名,十一卷论乐,十二十三卷论

  • 伦史

    五十卷。清成克巩(1608-1691)撰。成克巩字子固,号青坛。直隶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人。1643年参加明朝最后一科会试,中进士,1658年兼任户部尚书。1663年因病奏请致仕,获准返回原籍。

  • 谷城山馆诗集

    二十卷。明于慎行(1545-1607)撰。于慎行,字可远,更字无垢,东阿(今属山东省)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谥文定。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著有《谷城山馆诗集》、《

  • 国朝名人著述丛书

    十五种,十六卷。清佚名编。丛书不著编者名氏。所收均为清代学者文论、诗论著作,与书名不十分相符,而且多为常见著作。如顾炎武《救文格论》一卷,见于《亭林遗书》;黄宗羲《金石要例》一卷,见于《梨洲遗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