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不著撰人姓氏。此书又名《翻译续三字经》,此书以《三字经》为底本,稍加修改而成,有的地方还增添了内容,如“君臣义”改为“君臣依”下加“父统子”,“夫帅妻”二句,另外所增加的内容还有宋辽以后的史事,
十四卷。清罗典撰。罗典生卒年及事迹均不可考。此书无序跋。说经每章下录集传集说,次以管见,间有辨说,亦伸己见。罗典治诗宗小序,故于每章之前,截取小序前二句,就此自为之说,或引他人之说以畅小序之义。然虽尊
一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典》。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开始编修,大约完成在乾隆五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二年之间。其编纂目的正如其书总目中所指出的“用以昭示万年”。是书共分九典,分别为
一名《雅尚斋遵生八笺》。十九卷。明高濂(生卒年不详)撰。高濂字深甫(《四库提要》为深父),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万历间名士,能诗文,撰有传奇《玉簪记》、《节孝记》,前者流传甚广。另有诗文集《雅
三十二卷。清李逢亨撰。李逢亨,曾官永定河道。永定河见于《水经注》、《北河纪》、《水道提纲》、《直隶河渠志》诸书。只列为众水之一,未有勒为专书者。李逢亨治永定河时,因辑览旧章,详察形势,以成此书。清嘉庆
二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三观义》一书,是智析广本维摩玄义而成,共有二万余言。此书先分别培智,称之为四种十二因缘所生之法。次正解释中,开为七重,即:辨三观名,辨三观相
三十种,二百五十九卷。清吴坤修(1816-1861)编。吴坤修字竹庄,江西新建人。著有《三耻斋集》。丛书所收古今著作以经世致用为其原则,如元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二卷、清刘应棠《梭山农谱》三卷、宋董煟
一卷。不著编辑者姓名。卷首题曰:苏台云翁录。书末记曰:正德五年五月望后苏台云翁录于四阁湾南之垂云楼,时年七十有七。大约是明人抄本。书的内容既非自著,亦非完书。乃节录宋马永易的《实宾录》。马永易的原本已
① 见苏辙《道德经解》。② 一卷。清吴鼐(生卒年不详)撰。吴鼐,字大年,江苏无锡人。乾隆(1736)进士,官至工部主事。撰有《老子解》一卷。周朝末期,诸子讲学立说较为繁杂,所见不同,究其旨,都是想以己
四卷。清张时泰(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张时泰字平山,号六可,自称实嬾先生。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均不详。官桐城县知县。时余工诗。本集前有时泰自作小传。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