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庭帏杂录

庭帏杂录

二卷。明袁衷(生卒年不详)撰。袁衷字秉忠,东莞(属广东省)人。正统进士,授户部主事。历悟州府知府,改平乐府、永州府,所至公正廉明,百姓蒙其惠。袁衷尤长于诗文。著有《庭帏杂录》、《竹庭稿》等。此书是袁衷等辑录其父母之训,由钱晓校订而成。书末钱晓跋中说:“《庭帏杂录》者,吾内兄袁衷等录父参坡公并母李氏之言也。参坡初娶王氏,生子二,曰衷、曰襄。衷五岁,襄四岁,王氏殁。继娶李氏,生子三,曰裳、曰表、曰衮。衮十岁,参坡公亡,又二十七年李氏弃世。故衷、襄所录父言居多,而衮幼不及事父,独佩母言自淑耳。”此书颇类似家训,也多记其父母之善行。如:“比邻沈氏世仇予家,吾母初来,吾弟兄尚幼。吾家有桃一株,生出墙外,沈辄锯之。予兄弟见之,奔告吾母,母曰‘是宜然。吾家之桃,岂可僭彼家之地。’沈亦有枣生过予墙,枣初生,母呼吾弟兄戒曰:‘邻家之枣,慎勿扑取一枚。’并诫诸仆为守护。及枣熟,请沈女使至家面摘之,以盒送还。吾家有羊走入彼园,彼即扑死。明日,彼有羊窜过墙来,群仆大喜,亦欲扑之以偿昨憾。母曰:‘不可’。命送还之。沈某病,吾父往诊之,贻之药。父出,母复遣人告群邻曰:‘疾病相恤,邻里之义。沈负病,家贫,各出银五分以助之。得银一两三钱五分,独助米一石。由是沈遂忘仇感义,至今两家姻戚往还。”等等。此书有《学海类编》(道光本、影印道光本)本等。1959年商务印书馆据《学海类编》本补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猜你喜欢

  • 二初斋读书记

    十卷。清倪思宽(生卒年不详)撰。倪思宽原名倪世球,字存未,后改此名,字二初,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乾隆恩贡生。遍读经、史、子、集四部之书,每有异同,随笔考订,以成此书。倪思宽长于《三礼》,学宗程朱,

  • 针灸甲乙经

    十二卷。西晋皇甫谧(215-282)撰。皇甫谧,字土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县朝那镇)人。出身寒苦。精于医道,学识渊博,并通文史。晚年得风痹疾,半身不遂,乃潜心医学,撰《针灸甲乙经》。该

  • 读易备忘

    四卷。清王涤心著。王涤心字子洁。河南内乡县人。道光举人,官至直隶道员。所著书籍多达二十余种。此书名为备忘,实则阐述了作者独到的易学思想。认为“至易至简者易也。所以至易至简者,惟其元享利贞也。所以元享利

  • 繁露园集

    二十二卷。明董复亨(约1605前后在世)撰。董复亨,字元仲,元城(今河北大名)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外转布政司参政,未任而卒。著有《繁覆园集》。是集为董复亨诗文集。

  • 偶存草

    清王植(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王植字怀三(一作槐三)。直隶深泽(今河北深泽)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授广东省和平县知县。本集是王植所自编。植喜讲学,其诗全沿宋代邵雍《击壤集》之风格。有清雍

  • 隶法汇纂

    十卷。见《隶法纂要》。

  • 芷园臆草存案

    一卷。附易氏医案一卷。明卢复(生卒年不详)辑。卢复,字不远,钱塘(今属浙江省)人。曾从高僧游,解悟释理,精通医学,认为医学亦应当以参悟入门。著述颇丰,惜多散佚。此书成于明天启三年(1623),载医案十

  • 衡斋算学遗书合刻

    《衡斋算学》七卷、《衡斋遗书》九卷。清汪莱(1768-1813)撰。汪莱字孝婴,号衡斋,安徽歙县人。嘉庆年间以优贡生入史馆修《天文》《时宪》二志。官石埭县训导。精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历算,尤致力于国外数学

  • 岳纪

    六卷。明陈士元撰。陈士元,号环中迂叟,著有《易象钩解》、《归云》前集、后集、续集、别集、外集数十种。陈氏曾游五岳,梦寐不忘,因撰此书。《岳纪》明万历刻本,共六卷。首为应城知县南海罗绅序。次图述。次忆游

  • 水道源流

    五卷。清胡宣庆撰。胡宣庆,字余庵,星沙人。咸丰举人。著有《图史提纲》等书。《水道源流》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共五卷,主要考订直隶、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