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兰陵笑笑生撰。作者的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兰陵今属山东峄县(枣庄市境内),作品中又多用山东方言,因此作者可能是山东人。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闻此为嘉靖大名士手笔”。有人推测为王世贞,实不可
二十六种。明朱有燉(1379-1439)撰。有燉号诚斋,又号全阳子、老狂生、锦窠老人等。明代著名戏曲作家。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周王朱橚长子,洪熙元年(1425)嗣封周王,死后谥为宪王,世称周宪王。有
十卷。宋赵鼎(1085-1147)撰。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及第,累官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相),兼枢密使。绍兴五年(1135)监修神
一卷。清刘典(?一1878)撰。刘典字克庵,湖南宁乡人。咸丰六年(1856)刘典以增生身分奉湖南巡抚骆秉章檄办理宁乡团务,后随左宗棠进剿江浙皖闽陕甘太平军,屡立战功,官至陕西巡抚、太仆寺卿、帮办陕甘军
二卷。元周德清撰。周德清(1277-1365年)字日湛,号挺斋,瑞州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高安县志》云:“周德清,号挺斋。暇堂人。工乐府,精通音律。所著有《中原音韵》行世。虞伯生序之曰:随时体制,
不分卷。清不著撰人。传钞本。目录如下:首为疆域,次城垣,次庙宇,次召庙雪山,次祭祀,次衙署,次官制兵额,次统辖、外藩,次管辖四至,次办公衙门,次内阁,次军台额设,次军台地名,次年例奏章,次条陈,次廪给
一卷。辑佚书,晋张璿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张璿不见《晋书》,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知其为安定(今甘肃泾川县)人,官至东晋秘书郎参著作。《经典释文》云此书十二卷,《七志》作十卷。
三十四卷,明郑贤撰。郑贤,生卒年不详,字元直,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东南)人,官震泽县教谕。《人物论》一书成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书的内容主要是历代史书中对人物的论赞,以及唐宋以来各家文集中论古之
十二卷首一卷,清张松孙纂修。张松孙,长洲人,曾任潼川府知府。考潼川,晋属梓潼郡,刘宋为新城郡,梁曰新州,隋为梓州,宋为梓州路,重和元年,改潼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降府为州。清雍正十二年(173
四卷。清王澍撰。王澍,详见《禹贡谱》条。王澍长于书法,工于鉴别,而于源流同异,考证尤为详尽。此书系临摹古帖题跋,编撰而成。他结合书法与史事,提出了自己一些看法,大体都有根据。如钟繇荐季直表,祝希哲曾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