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徽州府志

徽州府志

①十二卷,明彭泽修,汪舜民纂。汪舜民,字从仁,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明成化年间进士,官陕西按察御史,屡迁至右副都御史、勋阳巡抚。先是徽州旧志,唐宋图经广记,俱无可考。至宋淳熙二年,有罗愿之《新安志》,历六十余年,则有李以申之《新安续志》,又历八十余年,至元延祐六年,复有洪焱祖之《新安后续志》。明代洪武十年,朱同将前三志合而续之以成一书。其后景泰间、成化间,复两经增辑,惜皆简略不传。此志据洪武朱同志而踵成之,为以遵时制,易新安之名为徽州,志书成于弘治十五年(1502)。此大抵遵明一统志以立例,首为地理,次为食货,又次为封建、职制、公署、学校、祀典、恤政、选举、人物、宫室、寺观、祥异、词翰,而终以拾遗,殊多乖错,或分烦庞杂,有伤冗滥,或叙述参差,详略失当。艺文所征一郡之文献,此则缺而不录,别立《词翰》一门,多泛收各家诗词,无关体要。有明弘治十五年(1502)刻本、1964年《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②二十二卷,明何东序修,汪尚宁纂。何东序,字从教,号肖山,山西猗氏人。进士,明嘉靖末年来任徽州知府,旋升副都御史。汪尚宁,字廷德,安徽歙县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此志虽分目过多,不免失之烦碎,然稽其体例,于旧志之失,亦多所订正。如《弘治汪志》于沿革之外,又出《郡名》一门,此则删并,《弘治汪志》《宫室》一门,载及民舍,体例庞杂,有损志体,此则削除。又如《弘治汪志》《词翰》一门,泛收前人诗文,此则只录其有关政要大体者,分别摘入各门,而另立《书籍》一门,以志艺文。故此志一扫旧志之弊,使其悉归雅正。有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本。③十八卷,清丁廷楗、卢询修,赵吉士等纂。丁廷楗,安邑人,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康熙三十三年(1694)来任江南徽州府知府。赵吉士(1628-1706),字天羽,号恒夫,清安徽休宁人。清顺治八年(1651)举人,累官至户科给事中。康熙二十三年(1684)充会典馆纂修,其间阅览了大量国家典籍,遂存心退归修志。康熙二十七年罢归故里。清初徽州府属江南省,江南分省,乃属安徽省。徽州府志自明嘉靖末修志后,一百三十余年未有续修,徽州知府丁廷楗等,延请赵吉士主其事,乃追维前志,摭拾搜采,阅三十六月,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而书成。此志为类者九:舆地志、秩官志、兵防志、食货志、营建志、恤政志、选举志、人物志、杂志。此志甄采周备,记注详明,记叙以府志为经、县志为纬,尤详明嘉靖以后人、事。《舆地志》之《建置沿革表》一目,分作九层,上层记年,二层记省,三层记郡,以下记所属六县,而以有关郡邑大事分注其中,使读者不仅按其时知其为某地,而且于一方之兴衰治乱,千余年人、事,悉有可考。有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万青阁刻本。④十六卷首一卷,清马步蟾纂修。马步蟾,字渔山,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功臣馆提调、贵州道监察御史,道光四年(1824)来任徽州府知府。道光五年开局于试院,越二年而书成。此志大抵因循康熙志,就其内容略加增损。其体例异于康熙志者约有数处,如《建置》易为《营建》,《科第》改为《科目》。有清道光七年(1827)刻本。

猜你喜欢

  • 孙玉庭自记年谱

    又名《寄圃老人自记年谱》。一卷。清孙玉庭(1753-1834)自述。玉庭字佳树,号寄圃,山东济宁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历任检讨,河东兵备道,广西盐法道,广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广西、广东、

  • 弱水集

    二十二卷。清屈复(1668-1744?)撰。屈复字见心,号悔翁,晚号金粟道人。陕西蒲城人。乾隆元年(1736)以博学鸿词征,不赴。沈德潜称其不屈志节,固是有守之士。能诗。有《楚辞新注》、《玉溪生诗意》

  • 横山乡人类稿

    十三卷。清陈庆年(1863-1929)撰。陈庆年字善余。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清末举人。江阴南菁书院肆业。后选段江浦县教谕。光绪二十九年(1903)经端方保举,任内阁中书。旋入张之洞幕府,管摄两湖学务

  • 独行流芳录

    一卷。清俞钟銮(约1910前后在世)撰。生卒年不详,俞钟銮字次辂,号荆门,江苏常熟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写诗著文均有法度,尤擅长诗。死后遗稿未付刊。仅《独行流芳录》一卷印入虞社丛书。此集收

  • 音学全书

    三十四卷。清王起鹏撰。起鹏字芝兰,改名第兰,号苕若,新城(今河北新城县)人。乾隆己酉(1789年)举人,官湖北谷城县令。谓读《切韵指掌图》,恍然悟今所传之等韵即古之韵书,于是以类相求,用宋郑庠之说,以

  • 钟筠溪家藏集

    三十卷。明钟芳撰。钟芳生平见《春秋集要》条。《琼州府志》载芳诗文集二十卷。此集文二十四卷,诗六卷,与志不符。有误。第二十卷、第二十一卷为读书札记。第二十二卷为皇极经世图续,所推起宋神宗,迄明嘉靖。第二

  • 尔雅蒙求

    二卷。清李拔式订。拔式字竹岭。卷首有嘉庆三年(1798年)李氏自序。正文用寸楷书《尔雅》正文,旁注以音,或只别四声、或直注一音,盖专为学童而作。是编可令学童读、写并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有嘉庆间刊本

  • 瑶玉斋稿

    十四卷。明欧必元(生卒年不详)撰。欧必元,字子建,广东顺德人。必元十五为诸生,试辄第一,尝以时事多艰,慷慨诣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巡抚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曰岭南端士,六十岁方荐,预修省县志乘,颇餍士

  • 盛明百家诗

    三百卷。明俞宪(约1553前后在世)编。俞宪字汝成,江苏无锡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湖广按察使。世传李攀龙《送俞臬赴湖广》诗有“江汉日高天子气,楼台秋敞大王风”句,以为似陈友谅

  • 大般涅槃经集解

    七十一卷。梁代释宝亮(?-509)等集。宝亮,俗姓徐,居东莱掖县,为释道明弟子。21岁至建业(今南京)居灵昧寺,讲大涅槃经84遍。天监八年(509)五月八日,梁武帝敕撰涅槃经义疏十余万言,至九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