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心经

心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此书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均给予著录,但书名题《心经法语》,是一书而两名。其内容为集录“圣贤”论“心”的格言,而以诸家的议论为其作注,末附四言《赞》一首。大旨以“正心”为本,以“心”之精神为圣。作者继承了自孟子以来诸儒对“心”这一哲学范畴的唯心主义观点。如《易·坤》之“六二敬说”条中,他注以程伊川的议论,认为“主一之谓敬,直内乃是主一之义。至于不敢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漏,皆是敬之事也。但存此涵养,久则自然天理明。”又云“心敬则内自直”;《孟子》“仁义理智”条,他引朱子之说“仁义理智,皆天所与之”;《孟子》“仁说”条中,他引朱子之说“仁者,心之德也。”注释曰:“性乃仁也。”卷末所附《赞》其三百三十六言,指出“万世心学,此其渊源,人心何伊,生于形气”,“道心伊何,根于性命,曰义曰仁,曰中曰正”,“维此道心,万善之主,天之予我,此其大者”。实际《赞》是对全部注释的总结。端平元年(1234),颜若愚刊此书于泉州府学,并附跋一首。淳祐二年(1242),至彻禁中。端平二年(1235),真德秀卒,两月后,从臣洪咨夔在经筵,宋理宗出示《心经》并言已经读过,令洪咨夔为其书作序。可见此书为当时所重。明程敏政为此书作注,并怀疑书中有引《西山读书记》的内容,非为真德秀原文,后人又多所附益。此书为宋代理学家有关“心”论的专著,将历代儒家有关于“心”的论述解熔于一帙,并作进一步阐发,是研究程朱理学的重要资料。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题为《真文忠公心经》;各版本的《真西山全集》均收录此书。

猜你喜欢

  • 周易卦变图传

    二卷。明吕怀撰。怀字汝愚,号巾石,永丰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师湛若水。事迹附见《明史·洪垣传》。该书主卦变之学,其例有宫变,有卦变,有爻变。大意是说,六十四卦为八卦之重。

  • 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十卷。明吴敬(生卒年不详)撰。吴敬字信民,号主一翁,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曾几次为浙江布政使司幕府,掌管全省田赋和税收的会计工作,是为钱塘数学名家,诸官吏皆礼遇而信托之,以算题求解,使他收集到诸多实

  • 双溪草堂诗集

    一卷。附《游西山诗》一卷。清王晋徵(约1694年前后在世)撰。王晋徵,字涵斋,安徽休宁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工诗,本集为王晋徵自定、自编,以编年为次。始于康熙十二

  • 经义塾钞

    一卷。清俞樾撰。经义,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以经书文句为题,作文阐发其义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下诏科举废除时文,改用“四书义”、“五经义。”俞樾遂根据科举要求,撰写了这一卷文章,作为学子应试的

  • 正月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忧心惸惸,念我无禄。民之无禄,并其臣仆。

  • 梁书

    五十六卷。姚思廉(557-637)、姚察(533-606)撰。姚思廉,唐初史学家,字简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姚察是姚思廉的父亲,字伯审。在陈任吏部尚书,在隋做秘书丞,撰梁、陈二史,未成而卒。

  • 秘传眼科龙木集

    见《眼科龙木论》。

  • 禹贡备遗补注

    二卷。清胡宗绪撰。胡宗绪字环山,安徽桐城人,雍正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胡宗绪是明代学者胡瓒的曾孙。胡瓒作《禹贡备遗》,论述十分简略,对于蔡沈的《书集传》也少有辨驳,胡宗绪故因之作“补注”,广征博引,间

  • 思辨录辑要

    三十五卷。清陆世仪(1611-1672)撰。世仪字道威,号桴亭,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尝从刘宗周问学。明亡,隐居讲学,历主东林、毗陵、太仓诸书院。著有《宗祭礼》、《三吴水利志》、《书鉴》、《诗鉴》

  • 古今印史

    一卷。明徐官撰。徐官字元懋,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徐官是魏校的门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魏校曾作《六书精蕴》,以篆改隶,又以古篆改小篆,穿凿附会。徐官承其师之衣钵,谬为高论,在摹印一事上,动辄引“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