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扬子云集

扬子云集

六卷。汉扬雄(前53-18)撰。扬雄,字子云,名扬雄或作扬雄。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其生平详见《方言》条。著有《琴清英》、《训纂篇》、《方言佚文》、《扬子法言》等。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藉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有扬雄集五卷。原本宋时已佚。宋人愈乃从《汉书》、《古文苑》等书中辑其文四十篇,编次为五卷。明万历间郑朴复加辑录,增益篇章,分为六卷。清代修纂《四库全书》即用此本。卷首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九月郑朴序。全书分为六卷,卷一为《法言》;卷二为《太玄经》;卷三为《方言》;卷四为《上书》,收《谏不受单于朝书》、《答刘歆书》、《答茂陵郭威》、《答谭桓》、《剧秦美新》,又收《解难》、《解嘲》;卷五为赋、颂,赋收《甘泉赋》、《长杨赋》、《羽猎赋》、《河东赋》、《蜀都赋》、《太玄赋》及《反骚》等;卷六为箴、诔、连珠,纪、记等,箴收十二州牧箴和十九官箴,诔只《元后诔》一篇,连珠亦仅一篇。纪、记有《蜀王本纪》、《蜀记》及《琴清英》等。阙文篇目附于书后,如《训纂》、《家谍》、《绣补灵节龙骨铭诗三章》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题为《扬侍郎集》(扬雄仕汉为黄门侍郎),不收《太玄》、《法言》、《方言》,而收其文五十八篇。扬雄是汉赋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作赋以司马相如为法式,故其《长杨》、《甘泉》等诸赋,在气度与格局上皆有追攀、模仿《上林》、《子虚》的倾向。长于模仿而缺乏创造,这正是扬雄赋即此书的缺点。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海宁州志稿

    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圭修,许傅沛纂,刘蔚仁续修,朱锡恩续纂。李圭字小池,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咸丰十年(1860)江南大营溃败,李圭死里逃生,在青浦常胜军营办文案,后在宁波新关税务司做

  • 吴郡图经续记

    三卷。宋朱长文纂。宋元丰七年(1084)修,绍兴四年(1134)刻本。朱长文,字伯原,未冠举进士,后官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等。朱氏自序,“谓祥符中诏修图经,每州命官编辑而上,夫举天下之经而修定之,其

  • 大学谊诂

    一卷。马其昶(1855-1930)撰。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曾任京师大学堂教习。近代散文家,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参与纂修《清史稿》,有《抱润轩文集》、《毛诗学》等。是书为

  • 周易讲义

    ①一卷。清王元启撰。元启字宋贤,号惺斋,浙江嘉兴人,乾隆进士,官至将乐县知县,著有《惺斋杂著》十余种。曾避居鹊山寺中,每研易有得则笔记之,积久成帙。其子王尚珏辑之成书,计说经七十余事,并附录平时所作易

  • 清诗铎

    (原名《国朝诗铎》),二十六卷。清张应昌(1790-1874)编选。张应昌,字仲甫,号寄庵。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后改籍钱塘(今杭州市)。嘉庆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著有《彝寿轩诗钞》、《烟波渔唱》等

  • 广信府志

    ①二十六卷,首一卷,清连柱等修纂。连柱,满州正白旗人。乾隆四十七年(1782)任广信府知府。乾隆四十八年(1783)印成书,分为:天文志、地理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武备志、秩官志、名宦志、选举志

  • 孟子年谱

    不分卷。清黄玉蟾撰。玉蟾字芬桂,江苏太仓人,曾辑有《战国纪年》一书。此书纪年采用《通鉴纲目》,但以为《通鉴纲目》还有不少缺漏,就取《史记》各世家、表、传以及《战国策》一书中纪年、诸子书中有关资料来补充

  • 春秋属辞比事记

    四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毛氏认为“属辞”是“史文之散漶者宜合属也”,“比事”是“史官所载之事畔乱参错而当为之比以类也”。既反对汉儒所谓“属合辞令,比次战伐”之说,亦不赞成后儒所谓“辞有褒讥

  • 仙苑编珠

    三卷。旧本题王松年(生卒年不详)撰。王松年,唐末五代人,天台山道士。撰有《仙苑编珠》三卷。古来记述神仙事迹者,常以“仙传”、“真记”等为题目,王松年则以《仙苑编珠》为题。据王松年自序所述,他撰《仙苑编

  • 叙异斋文集

    八卷。清赵衡(生卒年未详。)撰。赵衡字湘帆,河北冀州(今冀县)人。光绪举人。因善《韩诗外传》之说,故以“叙异”自名其斋。曾任信都书院监院,司书籍之责四年。以古文名一时。赵衡曾伴清代古文大家吴挚甫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