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子

文子

二卷。战国时文子(生卒年不详)撰。文子其人,姓名与事迹均不详。北魏李暹作《文子注》(书已亡佚),据《史记》及南朝宋斐骃《史记集解》所载,将计然、文子二人合而为一,于是便有文子姓辛名钘,号计然,葵邱上人,老子弟子,范蠡之师等说。《汉书·艺文志》著录《文子》九篇,唐代颜师古为其作注说:“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唐马总《意林》称文子与计然,截然两人两书,李暹合为一人,谬甚。宋杜道坚认为颜师古说与孔子同时是对的,而其疑称周平王问之语或为楚平王之误。《文子》又名《通玄真经》。其书要本归老子之学,糅杂名法儒墨诸家。列老氏之言加以论释,引言与论释混杂难辨。所引《老子》之语,多数与今本《老子》相同,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而其关于道的论释,却颇为深刻。认为道是高不可极、深不可测的,能够包裹天地,禀受无形;其源流浊浊,冲而不盈;浊以静之徐清,施之无穷,无所朝夕,表之不盈;用手一握,能约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含阴吐阳而章日月星三光。山以道而高,渊以道而深;兽以道而能走,鸟以道而能飞,麟以道而能游,凤以道而能翔。认为道是虚无,而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这五项是道的形象。认为清静恬淡能够和人之性,所以静漠恬淡能够养生,和愉虚无能够据德,即外不乱内,性得其宜;静不动而和,德安其位。能够养生以经世、抱德以终年就可以说是体道。文中关于治身、治国、治世之道,也多有精彩议论,但不外乎清静无为之说。《文子》一书,《汉志》著录九篇,《隋志》载十二篇,《七略》为九篇,李暹及唐徐灵府都作十二卷。清《四库全书》录为二卷。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篇差之数的不同,而其内容大体相同。后世学者对此书多有评说,唐柳宗元指其为“驳书”,讥其真伪混杂。但又认为其书理道深至,语言精炼,非周秦间人不能为,与《关尹子》、《亢仓子》等伪作迥别。唐天宝中,诏号文子为通玄子,《文子》书为《通玄真经》。后来有些学者认为此书是西汉作品,其中大半抄自《淮南子》。1973年河北定县(今定州市)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文子》。书中大部分内容不见于今本《文子》,而《道德》一章,有六段与今本大体相同。出土的竹简证明《文子》一书成于战国时期,是后世研究道家学说的重要典籍之一。虽然此书有伪托之嫌,而其实有可取之处。传统认为其书为汉代作品未免不确。现存明《道藏》(题《通玄真经》徐灵府注)本、清《四库全书》本、《说郛》本、《墨海金壶》本、《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等。

猜你喜欢

  • 颍川语小

    二卷。南宋陈昉(生卒年不详)撰。陈昉字叔方,号节斋,温州(今浙江温州)平阳人。以父任荫补得官,历任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卒谥清惠。此书主要考究典籍异同、朝廷掌故等,与洪迈《容斋随笔》体例十分相似。其

  • 四书发注

    十卷。清朱奇生编纂。奇生字亦人。书首有奇生自序,认为范氏体注纂辑精详,但采诸说存参,二三其解,未免骑墙疑似之见。至其他诸家,又苦浩博繁衍,难以遍阅。于是录诸儒名论,质以《朱子或问》、《朱子语类》、《朱

  • 经义文要

    十卷。清李元春辑。首有李氏自序,称“以文明经,犹之以经明道。汉人训诂不言文,自是文之一体。唐宋以后文不尽说经,而说经之文贵”。又说“汉魏时郑王便分门户,至宋每翻旧说,近则又多遵汉以斥宋。不敢以私见分左

  • 捃古录

    二十卷。清吴式芬撰。吴式芬(1796-1856),字子苾,号诵孙。山东海丰(今无棣县)人。道光十四年(1834)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详见《捃古录金文》。他就孙星衍《寰宇访碑录》,补其未备,删

  • 因宜堂法帖

    八卷。清姚学经辑。姚学经所刻《唐宋八大家法帖》、《晚香堂苏帖》、《白云居米帖》,多收伪书。此《因宜堂法帖》是伪书较少者。其第一卷为夏、商、周古篆。第二卷为秦、汉诏玺。第三卷为魏、晋、六朝书。第四卷为宋

  • 陆文定公书

    无卷数。明陆树声(详见《汲古丛语》条)撰。此书专辑陆树声所著之杂说,刊成于《陆学士杂著》之前,所收皆为其罢官家居时所作,即《适园杂著》一卷;《清暑笔谈》一卷;《善俗裨议》一卷;《乡会公约》一卷;《陆学

  • 荡平发逆图说

    见《平定粤匪纪略》。

  • 六观楼文集拾遗

    一卷。清许鸿磐(约1762-?)撰。许鸿磐字渐达,号雪峤。济州(今山东济宁)人。卒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以后。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历官指挥、安徽同知泗州知州等职。著有《方舆考证》。考订详

  • 瑄滨语录

    二十卷。明蔡叆(生卒年不详)撰。蔡叆字天童,宁晋(今属河北)人。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河南。他少时从韩邦奇、湛若水游,故讲学宗旨皆不出二家之学。此书论《周礼》,则有些详略失当。

  • 小学说

    一卷。清吴凌云(生卒年不详)撰。凌云字得青,号客槎,嘉定(今属江苏)人。岁贡生。曾寄居于钱大昕之孱守斋,得读钱氏藏书,闻见益廓。于许氏《说文》探索义类,时能发前人所未发,钱大昕尝采其说入《养新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