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用集
无卷数。清陈訏(1649-1732以后)撰。陈訏,字言扬,浙江海宁人。从师黄宗羲。与查慎行同里,相友善。故文格、诗格也受其影响,但其作品终亚于二人。康熙年间由贡生官淳安教渝。陈訏工诗文,《时用集》有正续两篇,皆其四十岁以后之作,由陈訏自行编订。其正编起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止于四十七年(1708),收入其间的诗文作品。其续编起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止于雍正十年(1732)。共二十三年间的作品。有雍正间刊本。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无卷数。清陈訏(1649-1732以后)撰。陈訏,字言扬,浙江海宁人。从师黄宗羲。与查慎行同里,相友善。故文格、诗格也受其影响,但其作品终亚于二人。康熙年间由贡生官淳安教渝。陈訏工诗文,《时用集》有正续两篇,皆其四十岁以后之作,由陈訏自行编订。其正编起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止于四十七年(1708),收入其间的诗文作品。其续编起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止于雍正十年(1732)。共二十三年间的作品。有雍正间刊本。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一卷。清余希芬撰。余希芬,生卒年不详,字朗仙,江苏昆山人,余梦星之四女,许配吴县沈林为继妻,未嫁而沈林先逝。此书咸丰九年(1859)夏刻,松竹斋藏版,为其姐姐余希婴汇刻入《玉山连珠集》之中。书前有其父
二十五种,三十四卷。清缪荃孙(详见《云自在龛丛书》)编。此书汇辑宋元以来罕传的小品著作二十五种,共十二册,所辑各书较《云自在龛丛书》为善。如清管廷芬《康熙朝品级考》一卷、清全祖望《公车征士小录》一卷,
二卷。清代蔡方炳编。蔡方炳见《增订广舆记》。此书原是作者父亲摘取前贤修身处事的格言、警语,分条编成一书,用以自勉,后来此稿遗失,作者另采集、摘编了历代诸儒学著述中的格言,仿照其父原稿的体例编纂而成。有
十八卷,首一卷。潘熔修,沈学渊、顾翰纂。潘熔,字朗斋,浙江吴兴人,官至同知知州,嘉庆十八年,以办理防堵事宜自江都调任萧县知县。沈学渊,字涵若,江苏宝山县人,嘉庆十五年举人,二十年纂成《萧县志》,后应浙
五卷。明邹嶐编纂。首页又题名《四书白文引经释义便览》,无序例,《诗》、《书》、《礼》、《易》、《春秋》各一卷,共五卷。《诗》称“葩经”,《书》称“壁经”,《易》称“庖经”,《礼》称“戴经”,《春秋》称
一卷。清樊景升撰。樊景升字鹤舲,天津人。本书收词三十二阕。自谓撰词二十年,深知此中甘苦。实非自矜之语,观其属辞,靡不靡雅。其征招咏春草一阕,虽稍嫌肤露,而清新宛转,自然成趣。百字令,题朱小山戊才苍梧读
二十六卷。清王士祯(见《古欢录》)撰。因士祯有书数千卷庋置宅西一池之北,故取白居易“池北书库”之意,以名此书。又因书库旁有石帆亭,常与宾客聚谈亭中,由儿辈纪录整理,编次而成是书,故亦名《石帆亭纪谈》。
二卷。清归庄撰。归庄(1613-1673),一名祚明,字尔礼,号桓轩,昆山(今属江苏)人。归有光曾孙,善书画,能诗能文,著有《万古愁》,文集已佚,后人辑作《归玄恭遗著》、《归玄恭文续钞》,又有《归庄手
《桂隐诗集》四卷。元刘诜(1268-1350)撰。刘诜,诜字桂翁,庐陵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入元不仕,以世道为先。文章根基于六经,兼及诸子百家而融合贯通。著有《桂隐文集》。此集共四卷。前有虞集、欧阳
二卷。清吴高增撰。吴高增,字敬斋,浙江嘉兴人。其任山阴县儒学训导时辑此书,书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正值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卷首临摹康熙皇帝于三十七年(1698)御书“兰亭”二字及御制兰亭诗,并附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