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

易学

① 十二卷。明沈一贯(1531-1615)撰。沈氏字肩吾,又字蛟门,号龙江,浙江鄞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该书为说多折中去取于程颐《易传》和苏轼《东坡易传》。该书扫除先天之说,只偶尔涉及象与卦变,其主要内容是论人事,并借经文以寓发其私意。如说“亢龙有悔”云:“夫以龙德而亢极犹有悔也,时之既极,无论德矣。”这是在自解固位招攻之意。又如解《讼》卦大象曰:“人每以正气流为客气,又每以其客气流为健讼。”解《讼》九二曰:“夫人之讼,未必其身自为之也,亦因群从在旁操持之而不得休。”这些都是暗指“台谏掊击”之事的。诸如此类,往往借经抒意。他如解“日中为市,取诸噬嗑”,认为“噬嗑”与“市合”同音,故然。此类亦多穿凿。今首都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刻本《易学》十二卷,为该书最早刊本。《四库总目》著录存目。② 五卷。明吴极撰。极字元无,湖北汉阳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曾官广南知府。该书卷首有天启六年(1626)自序,其《序》云:“初好读《易》,即寻究万廷言《易原》一书,恍然有得。迨三仕南中,官邸多暇,日以乐玩为业。研证既久,翻搜亦侈。其不甚异意者,程子《易传》外,独杨简之《己易》、苏轼之《易解》、焦竑之《易筌》、邹德溥之《易会》,以故编中多采四家之书。”此书不遗训诂,更以拟议、发明为主。《四库全书总目》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存目。③ 一卷。宋王湜撰。王湜同州(今陕西大荔一带)人,《文献通考》载其名。尚秉和考证,其盖专门发明邵(康节)学者。其书首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而皆以先天为主。次论邵子六十四卦方圆圈,而谓西北阴多,东南阳多。再论八卦数,谓一二三四以在阳位,故左旋而东;五六七八以在阴位,故右转而西。各起于南而终于北,此则取八卦以制数,故起于一而极于八。次论揲蓍之法,阴阳进退之故,大衍数与历数之关系。篇末录有《皇极经世节要法》。今存清康熙刊通志堂本。

猜你喜欢

  • 蕴真居诗集

    六卷。《诗余》一卷。清陆学钦(1763-1806)撰。陆学钦,字小若,一字敦书,号蕴真,江苏太仓人。嘉庆举人。诗法唐人,近东坡。诗与古文俱为钱大昕所赏识。琴棋书画、篆刻、词曲无不精绝。性耿介率直。除《

  • 真定府志

    三十三卷。明唐臣修,雷礼纂。唐臣,直隶天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任真定知府。雷礼,丰地人,直隶大名府通判,前吏部考功司郎中。真定府自古以来为重镇,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有志。知府唐臣请示抚台李吾西

  • 松荫堂学易

    六卷。明贾必选撰。必选字直生,上元(今江苏江宁)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举人,官户部主事,因替人辩冤被贬谪外地,不久升南京工部郎中。他解《易》以数为本,对《河图》、《洛书》之异同、先天后天之分别、

  • 读易随笔

    三卷。清吴大廷著。吴大廷字桐云,沅陵人。咸丰举人,官至台湾兵备道。此书以程朱易说为宗,虽对周易进行了章解句读,但只依卦义入义,记其大旨,借以观玩人生事理之凶吉。正如作者所说,著此书的目的是推寻卦画,阐

  • 屈贾文合编

    五种,二十四卷半。清夏献云编。夏献云字芝苓,江西新建人。生卒年不详。夏献云在湖南为官时,曾兴修贾谊祠,并搜集贾谊著作刊刻以备流传,后又把屈原、贾谊二人著作及其他有关文献编为《屈贾文合编》,共五种:宋朱

  • 春秋属比考例

    二卷。清王铭西(生卒年不详)撰。铭西字愚溪,自号大痴,毗陵(今江苏常州)人。自幼受业于同里许仲青、庄子珊及宜兴欧西青诸先生之门,补弟子员食饩。专力经学,博采清代诸家之说,尤服膺于庄存与、刘逢禄,自抒所

  • 名公书判清明集

    十七卷。无名氏撰。本书记录了许多宋、元两代官员审案时的判语。行文工巧对偶,颇有文彩。书中所涉及人名均署其人的别号。《名公书判清明集》有《永乐大典》本,清代《名公书判清明集》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中。此

  • 玉狮堂十种曲

    清陈娘(约1875年前后在世)撰。陈娘字叔明,号潜翁,一号玉狮老人,江苏阳湖(今属常州)人。以盐官需次浙江。精于音律。本书收传奇十种,前五种每种皆二卷、十六出。其一是《仙缘记》,写孙恪巧遇仙缘的故事;

  • 周礼说

    五卷。宋黄度(1138-1200)撰。黄度另有《尚书说》七卷,已著录。此书久无传本,清道光中,拔贡陈金鉴据宋王与之《周礼订义》、陈友仁《周礼集说》,明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王志长《周礼注疏删异》及清

  • 纲目订误

    四卷。清陈景云(详见《通鉴胡注举正》)撰。朱熹《通鉴纲目》成后,为其注释、补遗、订误者有宋尹起莘、周密,明张自勋及清芮长恤等。然诸家之说,或不甚确切,或有漏略。景云之书采摭诸家所未及,悉引据前史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