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宋赵偕(约1279年前后在世)撰。赵偕,字子永,慈溪(今浙江慈溪县)人。赵偕乃宋之宗室,宋亡不仕,隐于大宝山东麓,学者称“宝峰先生”。著有《宝峰集》。此集为其外孙顾恭所编,分上、下二卷,后在兵火
四卷。明孙承宗(1563-1638)等撰。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今属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登进士第二人,授编修,进中允。熹宗即位,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
四十八卷,首一卷,清应先烈修,陈楷礼纂。应先烈,宜川人,曾任常德府知府。陈楷礼,武陵县人,举人。按常德府志,创修于明永乐年间,先后六修,尚存嘉靖十四年陈洪谟修本,其余皆失无传。清康熙九年(1670)知
一卷。梁周兴嗣撰。周氏生平著述,见《敦煌写本真草千字文》。此卷前后泐损,见存之文,自“安定”字起,至“阮啸”字止。此卷不讳“治”(唐高宗名)字,当为初唐遗物。唯书手甚劣,时有错别字,鲁鱼亥豕,层出不穷
四十八卷。清温达等撰。温达(?-1715),费莫氏,满洲镶黄旗人。初为笔帖式,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康熙时期,居住在天山北路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封建主噶尔丹,依恃其日益强大的势力,并吞了厄鲁特四部。康
十卷。明王达(1343-1407)撰。王达,字达善,号耐轩居士,江苏无锡人。洪武中,以明经荐,初为训导,后改大同府学,永乐中,擢为翰林院编修,迁侍读学士,曾参与监修《永乐大典》。著有《笔畴》、《天游集
八卷。清钱勖撰。钱勖生卒年不详,江苏无锡人,曾任内阁协办侍读,撰文中书,历保府道。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李鸿章组建淮军,在外国侵略者支持下和太平军激战;升任江苏巡抚后,伙同戈登“常胜军”屠杀太平军。钱勖
十一卷。清刘荫枢(详见《大易蓄疑》)撰。此书是针对当时治《春秋》者多不考求经文之义而一味盲从诸家传注的不良学风而著。作者在《春秋》经文各条之下胪列《左氏》、《公羊》、《穀粱》及胡安国之说,然后自出己见
三卷。明周洪谟(约1419-1491)撰。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进士,授编修,博闻强记,善文词、熟历代典故,累官至礼部尚书教仕,卒谥文安。除此书外,还著有《箐斋读书录》等。此书是其官祭酒时与诸生
二卷。清程允基撰。程允基字寓山。徽州(今安徽西南部)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上卷为集论,所述皆为鼓琴之法,及其工拙得失,其中指法有精当之处。下卷记琴之掌故,只是以备谈资,而无关琴理。此书《四库全书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