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权衡

春秋权衡

十七卷。刘敞(1019-1068)撰。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刘敞乃宋代著名史学家刘邠之兄。仁宗庆历进士,官至集贤殿学士,制南京御史台。曾奉使契丹,素知山川道径及异兽形状,辽人叹服。刘敞学问渊博,为文敏赡,欧阳修每有所疑,辄以书请教,膺服其渊博,有《公是集》,世称“公是先生”。其学以《春秋》见长,不为传统所束缚,开宋儒批评汉儒之先声。其平生著述,除此书外,还有《七经小传》、《春秋传》、《春秋说例》、《春秋文权》、《春秋意林》、《公是集》。此书专论三传得失。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原义始为《权衡》以平三传得失,然后集众说、断以己意而为之《传》。《传》所不尽者见之“意林”。”此书论《左传》七卷、论《公羊》六卷,论《穀梁》四卷。其论《左传》云:“前汉诸儒不肯为《左氏》学者,为其是非谬于圣人也。故曰《左氏》不传《春秋》,此无疑矣。……然丘明所以作传者,乃若自用其意说经,泛以旧章常例,通之于史策,可以见成败耳。”(卷一)既赞同汉今文经学家《左传》不传《春秋》之说,又不否定《左传》之解经,此乃调和今古文之学说。今文经学家认为《公羊》与《左氏》、《穀梁》异者有三:一是“据百二十国宝书而作”,二是“张三世”,三是“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刘敞不赞这些传统的意见,并在此书中逐条批驳之。《春秋》经传记时或有不同,先儒对此意见不一,刘氏对此则创新说。如隐公六年《经》“冬,宋人取长葛”,《左传》作“秋”。刘氏不同意杜氏“秋取冬来告”之说,认为经传不一之原因,大多是由于《左传》杂采当时诸侯史策,而这些史策有用夏正者,有用周正者,错杂文舛,往往而迷。这一新的解释给清儒以很大的启迪,顾栋高、赵翼等人正是受此启发而对《春秋》经传日月不同之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而刘氏此说亦为现代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此书虽旨在批评三传及其注,但能依经立义,与孙复等人以意为断盖不相同,颇得“征实”之誉。清纳兰性德《序》云:“今观《权衡》之作,折衷三家,旁引曲证,以析经义。真有权之无失轻重,衡之得其平者。”而刘氏本人对此书亦自视甚高。其《自序》称:“《权衡》始出,未有读者。”又云:“非达学与通人,则亦必不能观之。”后叶梦得作《石林春秋传》,对义疏多所排斥,尤其诋毁孙复《尊王发微》,批评其“不深于礼乐,故其言多自抵牾,有甚害于经者。虽概以礼论当时之过,而不能尽礼之制,尤为肤浅。”但叶氏对刘敞却特别推崇。此书与其《春秋传》、《春秋传说例》、《春秋意林》于宋哲宗元祐时被旨刊行。现存宋刻本、康熙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同治粤东书局重刻通志堂本。

猜你喜欢

  • 史汉文统

    十五卷。明童养正(生卒年不详)编。童养正字圣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集序称丙子,凡例称竣于乙亥,均不著年号。卷端有王思任鉴定字,凡例中又称张采,则为崇祯八年(1635)、九年。凡“史记统”五卷,为

  • 中庸辑略

    二卷。宋石编,朱熹删定。字子重,号克斋,新昌人,生卒年不详。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官至太常主簿,出知南康军。《中庸》为《礼记》第三十一篇,本不属于《礼经》,而是子思之作。汉儒以无所附属,编之于《

  • 通鉴问疑

    一卷,宋刘义仲撰。刘义仲生卒年不详,筠州(今江西高安)人。是秘书丞刘恕长子,《宋史》附见恕传末,善诗文,后人将其诗文与其祖父刘涣、其父刘恕编为《三刘家集》。刘恕,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

  • 谭子诗归

    十卷。明谭元春(1586-1637)撰。谭元春,字友夏,号鹄湾。竟陵(湖北天门)人。天启三年(1623)贡生。著有《谭友夏合集》。此集乃其选本,题曰庵订定,不知何许人。前有自序,并载诸稿自题之文。如《

  • 续释名

    清毕沅辑。毕氏认为名物典章数目极繁,《释名》不过释其所知者而已,不能完备;故于群书中之释名物,文句与《释名》相类,而未明言出自《释名》者,广加采辑,别为一卷。题曰《续释名》,附于《释名疏证补》之末。《

  • 春秋臆说

    四卷。清吴启昆(1660-1733)撰。启昆字宥函,江宁(今江苏南京)人。通经史,雍正时入明史馆。著有《周易臆说》、《春秋臆说》。该书是作者研读《春秋》之作,对《春秋》一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前

  • 山海经广注

    十八卷。清吴任臣(详见《十国春秋》)撰。此书是《山海经》的又一注本,较之晋郭璞《山海经》注本,在名物、山川、道里、训诂等方面有所订正,但引据繁琐,枝蔓臃肿,不甚可取。有《四库全书》浙江巡抚采进本。

  • 四书大全

    三十六卷。明胡广(1370-1418)等撰。胡广字光大,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二年(1400)廷试第一,官文渊阁大学士。明永乐十三年(1415)胡广等奉敕而撰成此书。本书辑明永乐前为《四书》注解者计

  • 明堂灸经

    八卷。旧题西方子撰。西方子身世不详。《四库全书》将此书归入宋代著述。书中专论灸法而不言针,受王焘《外台秘要》影响很深。全书分八卷,每卷皆无题名,按人身穴位图分卷。卷一为头、胸、腹正面图,三幅;卷二为手

  • 庄子集解

    八卷。清王先谦(详见《尚书孔传参正》)撰。清人注解《庄子》者,有的博采众说以详解,有的不尽依旧注而附己见。集众者难免繁冗,附己意者有违原旨。王先谦作《庄子集解》,熟悉旧注,参合诸说,互推短长,择其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