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随笔

春秋随笔

① 二卷。顾奎光(生卒不详)撰。顾奎光字星五,无锡(今属江苏)人,清代文学家。顾氏博学多识,诗、古文俱有名于时。乾隆十一年进士,历任泸溪、桑植知县,堪称循吏。除此书外,顾氏还有《然疑录》一书行世。此书乃其读《春秋》之心得。不载经文,偶有心得则录之,故名“随笔”。此书长于议论而疏于考证,如其谓“春秋”例从义起,非义从例生;谓“春秋”有达例、有特笔,但应从大处着眼,不能苛细缠绕;又批评说《春秋》既云为贤者讳,又可责贤者备,既曰隐公为摄,又曰桓公为篡,此乃自相矛盾,皆深中《春秋》家迂阔之弊。又如其谓春秋灭国自齐桓始,然齐桓之前已有郑灭虢、桧,晋灭魏、霍之事,失考之甚。又如鲁庄公取哀姜,顾氏谓因其色美;敬嬴因雨而不克葬,《公羊》以为咎征,已是附会,而顾氏乃借以明天道,此皆臆度穿凿之说。如此之类,不胜枚举。现存《敷文阁丛书》本。② 不分卷。清吴勤邦撰。勤邦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前有清道光二十七年作者自跋,知为嘉庆、道光时人。据该书自跋说,《周易》、《尚书》、《诗经》皆有纂述,后来看到阮元辑《皇清经解》所收各书阐发无遗,于是不再付刊,只将《素书辑注》及《春秋随笔》刊行于世。该书共三十七条,都是作者平昔的读书心得,随笔载记而成。其书大抵因事立论,自出己见的较多,偶尔也杂取先儒之说,而不专主于一家。意在折衷三传,所论大体平正。但评论史事,往往失之肤浅。该书有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刊本。

猜你喜欢

  • 论语范氏注

    一卷。晋范宁(339-401)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宁字武子,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晋经学家。反对玄学清谈,推崇儒学,撰《春秋穀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穀梁传》注解。晁公武认为皇侃《论语

  • 中州启札

    二卷 元吴宏道撰。吴宏道字仁卿,金台蒲阴(今河北完县)人。生卒年不详。江西省检校掾史。是书作于大德五年(1301)。前有许善胜序,称吴君裒中州诸志往复书尺,类为一编。凡若干卷。体制简古,文词浑成。其上

  • 易学古今正义

    十二卷。明邹元芝撰。元芝字立人,竟陵(湖北天门)人。自黄直合十翼于上下经,唐代用王弼易注作《正义》,《易》便用王弼之本。宋代晁说之、吕祖谦诸家始倡为复古之说,互有考订,但也有同异。至朱熹《本义》,才定

  • 南通方言疏证

    四卷。孙锦标撰。锦标字伯龙,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县)人。是编卷首为例言及孙氏共和元年(1912年)自序,次为旧《通州志》所录方言原文。卷一为释天、释时、释地、释水、释火、释宫、释亲、释戚、释妇女、释幼

  • 黄御史集

    十卷。《附录》一卷。唐黄滔(约900前后在世)撰。黄滔字文江,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乾宁二年(895)进士,兴化中除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里行。天复六年(901),应召为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推官

  • 卷施阁文甲集

    十卷。《补遗》一卷。《乙集》八卷。《续编》一卷。《更生斋文甲集》四卷。《乙集》四卷。《续集》二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亮吉字君直,号风江,晚号更生,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清代经学家、文学

  • 常昭合志稿

    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郑钟祥、张瀛修,庞鸿文等纂。庞鸿文,字伯絅,号絅堂,光绪二年进士,历仕太常少卿、通政司副使等。清雍正六年(1728),常熟析分昭文,分修两志,乃有常熟陶志、昭文陈志,其后复

  • 霜红龛集

    四十卷。《附录》三卷。《年谱》一卷。清傅山(1605一1690)撰。清丁宝铨编。傅山,初名鼎臣,字青山,后改名山,字青主,别字公它,山西阳曲(今太原)人,清初学者。明末诸生,明亡后,穴居养母,衣朱衣,

  • 陈文恭公集

    十三卷。宋陈康伯(1097-1165)撰。陈康伯字长卿,弋阳(今江西)人。宣和三年(1121)中上舍丙科,绍兴八年(1138)除枢密院大计议官,后为光禄大夫。隆兴二年(1164),复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

  • 古音考音乐韵学汇纂

    六卷。清张涛撰。涛字海峰,山东历城人,精《琴操》。其祖先多为善抚琴、能制琴之名家。此书系作者遵循其祖先张月梧《古音考》推演、搜辑而成,全书共六卷:卷一论述五音、十二律吕及十二韵字母、唇齿五音等,其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