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曹集诠评

曹集诠评

十三卷。清丁晏(1794-1876)撰。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堂,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举人。力主禁烟,曾参与镇压捻军起义。生平笃好郑玄之学,对《诗笺》、《礼注》研讨精深,亦熟《通鉴》。治经不拘汉宋。校订书籍极多。著有《毛郑诗释》、《三礼释注》、《周易述传》等,汇刻为《颐志斋丛书》。该《曹集诠评》是丁晏全面评注魏晋时文学家曹植的《曹子建集》的专门著作。曹植字子建,曹操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三国魏诗人。《隋书经籍志》有魏《陈思王集》三十卷、《唐志》二十卷,原本久佚。《四库》著录集十卷,据宋嘉定翻刻之本《曹子建集》,含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杂文九十二篇。撰者所见明万历休阳程氏刻本十卷,其赋诗篇数与宋本同,杂文较宋本多三篇。撰者以《魏志传注》、《文选注》、《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太平御览》、《乐府解题》、《冯氏诗纪》诸书校之舛伪,进行诠评。是书十三卷,分为正文十卷,逸文一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正文前除序外,还有《曹子建集》十卷的《四库全书提要》题辞、《郡斋读书志》卷四所载《曹植集》一卷、史传、集说等关于曹子建的资料,颇有价值。正文分十卷,含赋四十四首、诗四十三首、乐府五十六首、颂六首、碑一首、赞三十三首、铭二首、章二首、表三十四首、令三首、文二首、咏一首、序五首、书六首、论二十一首、说六首、诔九首、哀辞三首。正文后有逸文一卷、含赋、诗、乐府、赞、颂、表、令、论、辨三十一首及其遗句。附录一卷包括曹子建年谱、刘寿首跋及撰者之文陈思王诗钞原序、东阿怀古、东阿王墓。是编可谓曹子建资料之集大成者。有同治十一年(1872)金陵书局刻本。民国二十三年(1934)扫叶山房石印本,古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本。

猜你喜欢

  • 通易西游正旨

    见《西游记》。

  • 滥竽斋遗草

    二卷。清张学鸿诗稿。其子张文达属胡九思书以刻石。张学鸿字潜斋,张文达字乐山,胡九思字子寿,号默轩。此书小楷工整,学赵松雪。其诗上卷古体,下卷近体。喜庆二十一年(1816)刻成。摹勒者陈景微,为当时刻石

  • 鹿忠节公年谱

    二卷。明陈鋐辑。陈鋐明末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谱主鹿善继(1575-1636),字伯顺,直隶定兴(今属河北)人。万历进士,崇祯初任太常寺卿,后乞归。崇祯九年(1636年),清兵攻定兴,善继入城守御,城

  • 养吾斋集

    三十二卷。元刘将孙撰。将孙字尚友。生卒年不详。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父刘辰翁的文名擅于宋末,将孙濡染家学,颇习父风。吴澄为作集序,谓其:“浩瀚演迤,自成为尚友之文,如苏询之有苏轼。曾以立序则谓渊源所

  • 孔子弟子考

    一卷。清朱彝尊(详见《经义考》)撰。此书共列孔子弟子九十八人,先书知年岁者三十二人,次书不知年岁者六十六人。诸人事实从略,而详于历代封爵,搜采甚博,考据亦详。此书有康熙年间刊《曝书亭全集》本,道光十一

  • 乐元语

    一卷。汉刘德撰。辑佚书,清黄谟辑。刘德系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好古尚儒,曾于民间广求古书,武帝时曾献雅乐。此书系《汉魏遗书抄》之一。原书久已失传,《汉书·艺文志》及《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均

  • 竹书统笺

    十二卷,清徐文靖撰。文靖曾著《禹贡会笺》。是书作于孙之騄考订竹书以后,亦因伪沈约注为之引证推阐,首仿司马复补《史记》例,作伏羲神农纪年,题曰前编,而自为之注。多据毛渐伪三坟,殊失考正。次为杂述,述竹书

  • 论语稽

    二十卷。清宦懋庸撰。懋庸字伯铭,号莘齐,贵州遵义人,监生。历充江浙州县幕府,著述很多。此书是其晚年所成。其子应清,字海之。校论是书,并补撰叙例。是书以稽为名,意在述旧。全录古注,唯皇邢二疏与朱注,节录

  • 石经汇函九种

    四十卷。清徐宗道编。徐宗道,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石经,谓石刻之经书。将儒家经典刊刻于石,始于东汉末年,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因经书辗转传抄多有错漏,便奏请皇上校定《春秋》、《公羊传》、《论语

  • 蠹余草

    一卷。清李心敬撰。李心敬,生卒年不详,字一铭,女诗人归懋仪之母,上海人,梧州知府李宗袁之女,清代文学家。工诗词。著有《小窗杂咏》《绣草谈迁》等。《蠹余草》和《绣余小草》(归懋仪撰)合刻而名曰:《二余诗